现代农业“忙”了闲田乐了农户

绵阳日报 2018-03-07 08:47 大字

□本报记者安峥

阳春三月,行走在安州区广袤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宝林镇大沙村的300个西瓜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各自忙碌着;该镇涌泉村的折耳根基地里,村民们有的正在收割芽苗尖,有的在水池中将折耳根清洗打包装箱,准备装车走物流运往全国各地;在乐兴镇猕猴桃走廊,三五成群的村民们在猕猴桃地里安装滴灌水管、固定捆绑枝丫……如今,“四季无闲田,农民笑开颜”已成为近年来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安州区乘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六大重点产业和四大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带,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日前,记者走进宝林镇大沙村五组,只见成片的蔬果大棚整齐划一,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农活。随意走进一个温室大棚,刚长出的西瓜嫩苗生机勃勃。“棚内外温差得有10多度呢”正在除草的赵育全笑着说,西瓜苗可是宝贝哦,它们享受着“白天晒太阳,晚上盖毛毯”的待遇,而且地下还埋了电热线,保障它们不能冻着。“我这300多个大棚预计能产百万斤西瓜,产值达上百万。”村主任叶良军说。2017年,在外打拼的叶良军回到家乡创业,并担任大沙村村主任,成为该村“返乡人员创业示范点”的带头人。叶良军投入80余万元、流转了150亩土地,在宝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子因地制宜、创新突破,建起了300多个大棚种植果蔬。

在叶良军的带领下,村上刘卓辉等15户贫困户与他签订了协议,拿下了一个大棚种植西瓜、辣椒及其他蔬菜。“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还垫上大棚等成本,来年如果一个大棚挣上5000元,他们就退还成本价,如果没挣到5000元,就不用还了。”叶主任笑着说,“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让大沙村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我的目标。”

另一边的宝林镇涌泉村,村民们也没闲着,他们将收割来的折耳根清洗打包装箱。“再过两天气温升高些,这些折耳根就要坐飞机运往全国各地了。”村主任易有军说。这段时间是折耳根收割旺季,春节期间我们村很难看到村民“走人户”,全忙着挣钱去了。正是这种拼劲,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成为安州区折耳根基地,全村500多户几乎家家种折耳根,1800多亩的规模产量能达1800万斤。“今年折耳根卖到五月份,产值预计能达700多万元。”易有军信心满满地说。易有军2011年当上村主任后,便以身作则带领乡亲们种植折耳根,经过几年的发展,折耳根从当年的几亩发展到如今的近2000千亩,村民年收入达2、3万元。

人勤春来早,田园农事忙。年还未过完,在乐兴镇万亩猕猴桃走廊,青龙村7组十余个村民正忙着安装新投入的滴灌系统。据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邓映辉介绍,这种滴灌技术非常适用于家庭农场或种植合作社,如今乐兴的猕猴桃种植已有70%采取这种浇灌方式。“这段时间就是装滴灌、固定枝丫,3月就要进行抹芽、梳枝等工作,会更忙了。”村支书张建说。

近年来,随着乐兴镇万亩猕猴桃走廊进入“挂果期”,猕猴桃产量逐年上升,2017年,乐兴镇猕猴桃走廊5000余亩猕猴桃产量达3500吨,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今年,全镇猕猴桃种植增加到1.1万余亩,挂果面积达6500余亩,预计产值会有明显上涨。如何保障全镇猕猴桃质量安全,当地政府下了不少功夫: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合作社通过手机APP与种植户签订合同和订单,种植户通过APP申请农资、提交订单,探索实施猕猴桃生产“四个规范”,销售“三个统一”。“猕猴桃走廊要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水果品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猕猴桃品质的管理,将可溯源范围进一步扩大,让消费者吃上放心水果。”该镇党委副书记李熙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绵阳安州区工商开展亚硝酸盐专项检查

华西都市报讯(黄博记者姚茂强)近日,绵阳市安州区工商局新城所按照“红盾春雷行动”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针对亚硝酸盐的专项检查行动,对辖区的餐饮单位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用盐情况进行检查,明确告...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