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工作—— 释放发展新活力 改革红利惠民生
安州区法院驻村法官走到田间地头,发放法治宣传资料
改革不停歇,探索无止境!时代的呼声,未来的召唤,鼓舞着安州建设者们凝聚共识奋力前行,该区也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以改革赢得新优势、推动大发展。三年多来,全区累计召开深改领导小组会19次,出台专项改革方案157个,完成改革任务225项,实施市级以上改革试点21个,总结形成改革经验70余条。
2017年,安州区紧扣全省、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区加快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的“关键一招”,建立完善“对接+创新”“责任+激励”“督察+考核”的“三个加”工作机制,始终坚持“一把手”责任制,通过区委书记亲自抓、带头干,带领全区上下蹄疾步稳推动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10个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本报记者安峥文/图
1抢抓“全创试验改革”加速融入国家科技城建设
2017年12月13日,安州区雎水镇,中环龙集团“年产6万吨生活用纸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5.07亿元,全面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100余人,上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助力安州这个绵阳最年轻的新区产业勃兴。
“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调整存量、引进增量上下功夫,特别要加大闲置低效利用资产清理力度,创新思路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在优化存量中调结构,在引入增量中促转型。”安州区委书记廖雪梅如是说。安州区持续开展“向存量资产资源要效益”行动,截至目前,已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00余亩、闲置厂房(办公用房)46万平方米,引进项目71个,新增投资近75.99亿元,该模式被列入《绵阳市第一批改革经验推广清单》。
同时,该区围绕“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金融服务”五大体系,承接、认领和自主开展全创任务73项,建立“创业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服务链条,与川大、西科大等高校联合建立“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个。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1-11月全区军民融合企业达25户,产值达9.91亿元,同比增长21.6%,银河化学成功加入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
2狠抓“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今年我们给每个猕猴桃都订做了一个‘身份证\’,消费者购买时,只需用手机扫一下猕猴桃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产地在哪儿、种植户是谁等信息,而且,每一箱猕猴桃上的二维码都是一次有效,避免仿冒。”安州区红心猕猴桃合作社副理事长曾磊说。2016年12月,安州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区以乐兴镇红心猕猴桃产业为试点,从种管销三方面发力,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通过自主设计的APP,将合作社、种植户、消费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购买安心化。
近年来,安州区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创新推行“互联网+重大农事报告制度”,全区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6个,获评全市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7年6月代表四川省在北京接受授牌。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改革试点,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通过组建圣康基层供销社,开展资金互助、会计服务等业务,有效拓展服务功能,带动6个乡镇、386户1200余人入社,实现年产值1.5亿元,社员户均收入4.5万元以上。抢抓安州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的重大机遇,利用“旅游+”思维促进全业态融合,新增3A级旅游景区2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28个、创建省市级“四好村”31个。
3聚焦“创新多元扶贫”提升***脱贫质效
前不久在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安州区以创新建立“四众”网络扶贫模式,作为国内唯一网络扶贫先进典型亮相大会。大会上,绵阳市网络扶贫安州区实践的展位,关于网络扶贫的典型案例吸引了许多观展者的眼球。2016年以来,安州区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探索建立“众建、众筹、众帮、众扶”网络扶贫模式,推动形成网络扶贫人人参与大格局。目前,安州区被四川省互联网协会确定为全省帮扶示范基地,晓坝镇成为市、区、镇三级共建网络扶贫示范镇。
近年来,安州区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动力源”,坚持以扶贫模式提高“绣花”功夫实效,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2%。探索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量化分配入股参与实体经营,建立“343”产业扶贫和“5432”结对帮扶等机制,6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帮扶24个贫困村、1157户贫困户,股金总额达1964万元,年底分红162万元。创新设立34个“第一书记‘工作室\’”,按照“一套管理办法、一项运行机制、集中办公、资源整合”运营模式,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保障”,“第一书记”每月在村时间超过20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4000余个。探索开展农村产权融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凭农村流转土地地上附着物作保证申请贷款,全年发放贷款7笔1200万元。
4夯实“全域扩权强镇”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通过扩权强镇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约束我镇发展的瓶颈。”秀水镇党委副书记谭冬梅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的调控能力增强了,大伙儿工作干劲更足,群众满意度也更高了。
安州区于2015年在全市率先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2016年在试点基础上全域推开扩权强镇,目前下放权限86项,群众满意度达到99.5%以上。坚持深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在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了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
同时,支持鼓励各乡镇打造各类特色小镇,突出抓好3个国家和省市重点镇建设,今年桑枣镇入选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界牌镇入围省级工业制造型小镇。重点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纳入创业扶持政策范围,探索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1234”安州低成本、快捷土地使用模式,为创业企业节约土地成本近2亿元。近年来,全区共吸引1200余名农民工投资52亿元返乡创业,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5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7亿元,有力助推了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
5紧扣“基层社会治理”持续用力维护和谐稳定
2017年4月25日,安州区驻村法官贺春辉与人民调解员、河清镇富乐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调解李某诉王某离婚纠纷一案。在倾听了两人诉说后,他们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最终圆满解决。近年来,安州区法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推行“驻村法官”工作模式,在全区6个乡镇挂牌10个驻村法官工作室,设立32个巡回审判点,法官走出法庭、走进农户家里,变被动普法为主动送法,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入围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如今,“驻村法官”已然成为安州区农村法治文化的火种、群众信赖的“知心人”,形成了“本土气息”的审判文化。
安州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针对不同类别领导班子和不同层次干部特点,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1342”差异化年度考评机制,切实树立“实干论英雄、实绩用干部”导向。针对有效破解代表闭会期间履职难题,探索建立“四个加”人大代表履职长效机制,试点镇“二二四”代表履职工作法在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的《人民权力报》头版头条刊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朱莎记者安峥)连日来,安州区委、区政府组成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推进工作组,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并积极推进PPP建设模式,确保2018年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和正常规范运营。截至目前,该区18个乡...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