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美术元素在语文课程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绵阳日报 2017-10-31 08:07 大字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儿童时代是天真烂漫的时代,儿童在绘画方面有其独到的天性,从天趣盎然的儿童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儿童的行为来自其本身成长的需要。他们试图借助绘画活动的过程来储存自己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及理解,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及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儿童心理行为,使绘画成为儿童的第二语言,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充分认知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当下提出的学科整合来看,美术可以走进其他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自古以来“书画同源”的说法,就证明了语文与美术的紧密联系。仔细一看,中国汉字中的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与最初的“形”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字与美术就是同宗、同源,即使是现在的语文教科书,也可以从课文插图,看图识字等内容看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美术在语文中的主要形式

(一)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帮助理解,课本中就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元素,比如低年级的看图识字、看图说话、中高年级的课文插图。美术与语文的结合,使色彩、图像、语言、文字融为了一体,给学生多方位的刺激。这些特点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二)课堂情景设置,激发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堂气氛中来。我们提倡使用灵活的导入方法。教师精美的ppt或教学挂图,能够使形象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学生充满兴趣的接收到知识。

(三)重视实践运用,突显课标要求。语文本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单元小节中常常会出现“语文大课堂”,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办手抄报、“产品推介会”、设计请柬……,美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师不仅要评价知识理解,更要从美术角度综合评价,才能促进语文中“审美”能力提升。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孩子来说,单纯的讲授是不会让孩子长久的保持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点子,出主意,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绘画在此时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比如理解遇到某些难以理解的示意图,或不认识的事物,语言文字相交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远没有图像来得直观,在黑板上板画要比直接出示示意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原因在于老师的板画有助于在无形中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教师的板画过程也是学生印证自己理解的过程,相对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在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时让他自己参与进来,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或学习,无论是积极性、注意力,还是记忆效果都是口头传授等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二)可以优化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是提高语言文字理解、掌握与运用的一项重要手段。当前的语文课堂过多的注意学生的认知活动,忽略了学生的内在体验与融合,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美术手段的融入,如给古诗配画,给景物填颜色,办学习小报等,因为学生在使用这些手段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理解与知识用不一样的方法表现,需要他深入理解,加上自己的感受、体验、内省等形式,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化与延伸,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而美术手段就是展现想象力的最好手段。比如学生的看图写话,因为有图,学生就能够根据图画进行具体场景的想象,延伸,效果与给他一段文字绝对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段习作时,一些写景、写物的习作如果能配以图画,表面上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实际上是加深了图画的解读与想象,同时又不失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反过来,将一段文字变成图画(如诗配画)则是锻炼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新构建形象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科之间整合、综合性拓展学习。美术因其生动性、具体性成为了语文课堂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具体化、内化,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重要途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开拓出一片更轻松愉悦的语文天地。

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第二小学刘艳)

新闻推荐

汽车超载出事故保险公司拒赔理由不成立

本报讯(杨森特约记者黄志富)货车因卸货导致侧翻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以车辆超载为由,对液压损失拒绝理赔。记者10月13日从安州区法院获悉,法院以保险公司没有证据为由,判决保险公司给付保险赔偿金。20...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