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过年 □山溪
一阵阵鞭炮的炸响,一束束礼花的燃放,一张张喜悦的面孔,一道道祝福的话语,一桌桌丰盛的年夜饭,大年三十晚,寒意虽浓,也挡不住过年的热闹!
从野草泛黄树叶飘落的初冬,到鸡鸣猪叫熏肉飘香的腊月,人们伴随着春的临近,在准备着,忙碌着。上学的孩子,一边紧张地复习功课,一边关注着值周牌上的开课周数,掰着小手指估算着还有多少天放假,因为一放寒假离过年就快了;忙碌了一年的农二哥农二嫂们,已开始打点今年的收成,置办着过年的物什;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开始从天南海北地向家乡聚拢,一颗常年在外漂泊的心回到家乡的土地上,顿感万般踏实和轻松。慢慢地,一向寂寞的乡村泛活开来,穿红着绿的男男女女多了,家乡的土话中时不时冒出几句别扭的普通话,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吃罢三十年夜饭,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去了。收拾完剩菜剩饭,大人们围坐在炉火旁,眼瞅着电视机,耐心地等待着春晚。儿子媳妇们剥着瓜子与年迈的父母摆起龙门阵来:异地打工的逸闻趣事,老家的人情世故。常年在外飘泊,欠父母的实在太多。于是乎,对父母又是一番交待,说,开春后地里的农活就不要再做了,在家带好小孩、保养好自己身体就行,现在政策好挣钱轻松,大不了我们年轻人在外面多辛苦一点,家里一个月千把块钱的开支没问题。
听着儿子儿媳暖心的话语,老人们饱经岁月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舒心和惬意。免不了对儿女们叮嘱几句,让他们在外面安心挣钱,注意安全,别苦了自己,家里的事就不要牵挂。虽然上了岁数,但该干啥还得干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几句简单朴实的话语差点儿把儿子儿媳的眼泪说出来。
看完春晚,给眼巴巴地在一旁等候的儿女打发完压岁钱,带着内心的喜悦,伴着四乡八邻稀稀落落响起的贺岁炮竹进入了梦乡。
正年初一上坟祭祖,是雷打不动的课题。早起,吃完热乎乎的汤圆,一家老小便带着纸烛祭品,叫上叔婶堂兄堂弟,来到祖坟前,年岁大的长辈便会一一地向儿孙们介绍这座坟是谁,那座坟是谁,以及如何称谓,并要晚辈儿孙们牢牢记住,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果哪座坟头上的土陷下去了,便会嘱咐年轻人清明节把坟垒一垒。然后按辈分依次磕头上香焚纸许愿,让祖辈先人保佑儿孙们一年四季平安。
初二吃面条,是川东一带约定成俗的事儿。父母一大早便起床,把头天晚上用海带炖好的猪脚,加上酥肉和大刀圆子,再到菜地里掐几把新鲜的豌豆尖和菠菜回来,在锅里下个半斤八两面条,撒上几粒葱花,就成了一家人可口的早餐。
过去有句俗话,初三化门前纸,大人出门做生意,小孩儿外出捡狗屎。意思是说正月初三一过,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各自该干啥就干啥。不过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日子也宽松了许多,农事季节未到一般正月都要玩出头。只是要外出的年轻人们,从这一天开始,便早早地提着礼品去拜见岳父岳母。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真正意义上过完了。
于是乎,年轻人们背着行囊,怀揣着父母和儿女们的祝愿和对生活的憧憬,依依不舍地踏上打工征程。
慢慢地,一度因春节而沸腾的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新闻推荐
临近春节,仁寿县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选择就地过年。为了让农民工在外地安心过年,仁寿县积极组织...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