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香园里的笑声
甜蜜的事业。认真记录工作量。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军
郭侨 文/图
11月17日,晴。上午10点,仁寿县宝飞镇永和社区橘香园家庭农场内,果树郁郁葱葱,果子挂满枝头。比这更感染人的,是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笑声来自果园的主人曾武军。
46岁的曾武军,仁寿人,个头不高,当过兵,说话行事干练,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笑声。
“现在是套袋的关键时期,要尽快套完。”曾武军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不管是给春见套袋,还是采摘“东方红”;不管是记工时,还是与镇干部交流,笑容始终挂在他脸上,笑声经常在橘香园里回响。
曾武军的笑,来自于选对了项目和产业。来自农村,他深知想致富,就得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探索路上,他有幸成为仁寿本土农技专家徐文科的学生,与柑橘产业结缘,学技术、开眼界、打基础。2014年,曾武军来到宝飞。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宝飞镇发展的主要产业也是柑橘,目前种植了爱媛、塔罗科血橙、不知火、清见、春见等品种,共有1.3万亩。他们需要曾武军这样的产业带头人。双向奔赴,曾武军在永和社区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柑橘。从那时起,就有了橘香园,有了橘香园里的笑声。
曾武军的笑,来自于背后的团队支持。师从徐文科,又加入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他不用担心技术,也不用担心销售。“每个月会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每个星期要开一次面对面的座谈会,平时大家还在微信群里交流。”曾武军说,11月1日到20日,给春见套袋;把部分清见改成“黄美人”……这些,都是在协会的指导下进行的,自己只需要随着时令、按着步骤来,把果园内的柑橘管理好就行了。
曾武军的笑,来自于农场内的和谐。农场外的事,当地政府帮忙协调。农场内的事,曾武军自己笑对。每天一早,曾武军就开上面包车去接务工的村民,大家一起忙碌。午饭,就在农场内吃。傍晚,又开车送大家回去。曾武军笑着说,虽然是雇佣关系,但他把村民当朋友,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亲兄弟也明算账”,贴在墙上的农时用工统计表,记录着大家的劳动情况,有计时也有计件,谁干了多少,谁领了多少,一目了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武军习惯了早起早睡。送走了村民,记好了工时,忙碌了一整天,曾武军早早洗漱睡觉。
梦里,果满山乡。
短评
我们都应该是曾武军
离开了橘香园,告别了曾武军,他的笑容却长久地印在我脑海中。
在为美好生活的打拼时,我们都应该成为曾武军。
像他一样梦想启航。出身农家,根植大地,选好一个产业、走好一条路子,能够持续地增收致富,带动乡邻,是他的梦想。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我们走了这么久,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当初的梦想还在不在,目标还明不明确;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偏方向,勇毅前行。
像他一样脚踏实地。他拜师徐文科,加入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到宝飞流转土地种植柑橘,到今天的套袋、采摘、品改,这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步都向前迈进。成绩,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空谈太多,落实太少。
像他一样勇敢坚持。从2014年到今天已经8年,曾武军基本泡在果园里,看着果树成型、果子成熟、果园成片,看着橘香园有了今天的规模和效益。我们总看到别人的成功,却忽视了背后的坚持。大多数时候不成功,往往是因为太容易放弃。
像他一样笑对生活。曾武军这8年,也是苦乐相伴的8年。创业艰难,坚持不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待在果园里,生活非常苦寂。这背后的苦,不便与人说。但他呈现给人们的,更多是笑容。这爽朗的笑容,给别人,也给自己更坚定的信心。
什么时候种树最好?10年前或者现在。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为了更好的明天,打拼。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侨)连日来,仁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安...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