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书院门宝庆寺古塔塔身长了两棵树 塔顶还有几棵小苗 碑林区有关部门:尽快向上级请示制定修缮维护方案
“书院门西口宝庆寺塔塔身上又长树了。大概十年前,这座塔身上就长过树,我反映过以后有关部门处理了。最近我从书院门经过时,又发现了和十年前相同的情况,这对古塔保护很不利。希望有关部门能赶紧处理,等树长大了,对古塔的破坏就更严重了。”近日,西安市民陈先生向华商报反映书院门宝庆寺塔身长树一事。
10月24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书院门西口,看到这座塔四周有多棵绿化树木,塔身掩映在绿树中间,只能看见塔身的中上段。塔身上段北侧长有树,但因为周围树木遮挡视线,很难看清楚塔身上的详细情况。
从塔身西北侧楼顶拍摄的照片来看,古塔北侧从塔尖往下数第二层砖檐、第三层砖檐上各长有一棵树。在第一层砖檐和塔尖之间的顶部区域还些零星的较低的植物,看似两三棵小苗。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师范附属小学走进古塔所在的园子里,看到古塔北侧的大树一些大枝干已逼近塔身,枝干上的树叶直接贴在塔身上。
附近立有“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宝庆寺塔”的石碑。据该碑石刻载文字,此塔为明代砖塔,又称花塔、华塔。始建于唐文宗时期(827-840年),明景泰二年间(公元1451年)迁建于今址。塔为六角七层,底边长2.68米,通高23米。塔身实心,层间以砖叠涩出檐,一、二层檐下施砖雕斗拱,一层檐下有龙凤雕饰,二、四层每面辟龛,六层仅辟一龛,内嵌有北朝和隋唐石造像。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瓶式塔刹。是明代楼阁式砖塔的代表。
专家释疑
古塔长树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谢启芳教授认为,从照片看,两棵大一点的树长在砖檐上,随着植物生长,其根系会由外向里长进塔身。当树还比较小的情况下影响可能不大;但若长期任由其生长,树长大了之后根系就会对古塔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对这种情况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塔身上的树是怎么长出来的?
这座塔的塔身十年前就长过树,现在又长了出来。塔身上的树究竟是怎样长出来的,怎样做才能防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谢教授解释,塔的砖檐上有土层,树的种子由于风吹等原因,可能就会掉落在塔身上,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就会发芽生长。这种情况对于古塔是比较常见的,没有办法彻底避免,只能列入对古塔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定期清除。
碑林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座古塔是省保单位,将安排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并尽快向上级请示制定修缮维护方案。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强军/图
>>追古溯今
这座不起眼的古塔正是书院门的起点
关于宝庆寺塔,华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有说法认为宝庆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址在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安仁坊。
最初宝庆寺中并未建塔,直到二百年余年以后的唐文宗大和、开成年间才在古寺中修建了佛塔。宝庆寺和荐福寺小雁塔在同一个坊,在唐朝,宝庆寺塔和小雁塔是“一条街上的邻居”。宝庆寺塔通体由“五色砖”砌筑,非常靓丽,因此得名“花塔”(通“华塔”),宝庆寺也被叫做“花塔寺”。唐末长安城一起被毁,后来佑国军节度使韩建驻防长安时“缩建长安城”,原本位于城内的宝庆寺就暴露在了城外。
五代后期,宝庆寺又遭兵火,寺内殿宇悉数被毁,唯华塔幸免于难。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人们重修宝庆寺于南门内,华塔也随着寺庙告别安仁坊的“老邻居”迁建西安城内,自此落户书院门街。明代时关学大儒冯从吾在宝庆寺设讲坛,追随者甚众,规模本就不大的宝庆寺难以承载,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等根据冯从吾的意愿,在宝庆寺东侧小悉(西)园拨地,筹建“关中书院”,正是因为关中书院才有了如今的书院门街。所以书院门这个著名景区,起点就是坐落在街口的这座不起眼的塔。
另一说法认为,宝庆寺和宝庆寺塔的历史追不到隋唐时期,也不是从安仁坊迁建至今址,明清志书里关于宝庆寺的说法于史无据,明景泰二年可能就是这座塔的始建之年。即便从明景泰二年算起,该塔也已经有570年历史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潘帅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侨)近段时间正是大豆成熟收获时节,日前,仁寿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前往仁寿某农业发展有限公...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