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流的蝶变 牵动一个村的振兴梦想

眉山日报 2021-05-19 06:33 大字

蓄水量八万立方米的山坪塘。乡村里的清澈河流。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侨 文/图

汩汩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一条2.7公里长的河流穿过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夏日傍晚,村民沿着两岸新修的条石路散步,在家门口尽情享受生态之乐。

这是方曲河的现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晴天闻臭、雨天成涝,村民饱受苦恼的另一番景象。从疏浚渠道到截排治污,再到管养提质,方曲河逐步实现了从浊流变清溪,从渠道变风景的华丽转身,让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

“原来,这里就是一条臭水沟,到处都是生活垃圾。”5月18日,哨楼村4组村民江树元和往常一样到河边散步。想起以前,他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河流治理后,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不远处,哨楼村6组村民辜正贤和江树元有着同样的感受。多年前,因为村里环境差,生活条件不便,辜正贤搬去眉山城区定居。但2020年,辜正贤又回到了老家生活。出门就是新建的山坪塘,旁边的河塘里莲叶团团,他重新感受到了“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的乡愁。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方曲河生态整治。

“现在,不但生产用水有了保障,生活用水也方便了。用泥土一拦,水就流到田里了。”正在栽秧的村民辜良述高兴地说,原来生产用水要用机器从河道里抽,河道里还不一定有水,现在修建了拦河坝,一年四季生产用水都不愁了。

辜良述说,由于受水源影响,以前田里只能种一季水稻,而从去年开始,除水稻外,还可以种油菜或蔬菜,收入也增加了。

作为哨楼村2200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来源和4300亩土地灌溉来源,曾经,方曲河部分河道干枯,或沦为臭水坑、淤泥遍地,或生活垃圾堆积、堤岸垮塌,对沿岸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为实现“小河流大生态、小流量大水体、小工程大民生、小投入大效益”,2019年,方家镇依靠项目支持,开始对方曲河进行生态整治及节水灌溉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改善水质,保证灌溉用水。

“以前,仁寿县十年有九旱。虽然修了黑龙滩后,大部分地区的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我们这里是尾灌区,山上农田的灌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辜正贤回忆道,那时候,只能发动群众修拦水堰,百米之内要修3道拦水堰,但年年修,年年垮,灌溉一直是让村民头疼的事情,种庄稼经常“看天吃饭”。

如今,哨楼村新建蓄水量8万立方米的山坪塘1个、提灌站4座、石河堰5座、引水渠道3公里,生产和灌溉条件得到了改善,实现了由过去单一抗旱向保障生产用水的转变,完全满足了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水源条件改善后,去年年底,村上就引进了6个业主流转土地,规模发展蔬菜种植。”哨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君说,按照“生态打底、随弯就弯、条石铺路、拦河筑坝”的原则进行整治后,方曲河沿岸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沿线群众有地难增收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四川治理“小河流”带来大变化

流水潺潺的方曲河,是流经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的一条“小河流”,初夏时节,清澈的河水中不时有鱼儿跳跃。而就在两年前,这...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