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中,“她”笑起来真好看

眉山日报 2021-03-11 07:16 大字

刘飞碟王玉珍李雨淋吴菊英青岗菜花坞。

春色渐盛,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人勤春早的奋斗图景带来一年的美好希望。仁寿这片热土,早已成为“花花世界”,而在花丛中认真工作的女性,更是与鲜花“争艳”,她们用汗水浇灌青春,用行动书写奉献。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梨花丛中的

党总支书记

“梨花开放后就要开始授粉,气温要在15℃以上,一簇花不能每朵都授,要有选择性。”近日,在仁寿县曹家镇东联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刘飞碟和农技人员一起,忙着指导村民给梨花授粉。

“授粉的前一天,我们要去村里的一棵鸭梨树上采集花粉,第二天备用。”谈起授粉、疏花、疏果的各种细节,35岁的刘飞碟很有经验。作为地道的曹家人,刘飞碟从小就看着父辈们精心种植梨树,依靠梨产业来维持一家的生计。初中开始,她就能帮着家里照顾梨树了。

据悉,曹家镇种植梨树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尚存400年以上老梨树1700余棵,连日来,上万亩老树新树齐开花,正是人工授粉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期。东联村更是家家户户都种有梨树,洁白的梨花次第绽放,给果农带来丰收的希望。

为进一步抓好梨品质,刘飞碟和镇上农技人员商量后,抢抓梨树嫁接、修枝、施肥、授粉等关键节点,积极组织本村群众开展梨树管理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提高果实品质,实现更好增收。

“我以前点花授粉,每朵花都要点,进度很慢。为抢花期,还要请人帮忙。听了讲解后,我才知道只点新鲜的、刚开的花就行,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力。”村民万慧燕说,自己还明白了点花必须要轻点,免得把花蕾点歪了,影响果型,不好看就卖不了好价钱。

“依托梨产业,2020年,我们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034万元,大家种植优质梨品种的热情持续高涨。”刘飞碟说,从外出参观学习的经验来看,一个村仅仅依靠单一的产业,前景必然不会一片光明,还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为此,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后,东联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与业主共同打造特色民宿,准备借助乡村振兴的大好契机,大力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民宿村”,延长梨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既然明确了发展路径,我们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做起。”刘飞碟说,打造旅游景点,对环境的要求格外高,村上不仅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还坚持做活乡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通过文字、图案等形式,东联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礼仪规范、政策法规等,塑造成接地气的“墙体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助推乡村文明。

樱桃花下的

第一书记

“今年樱桃什么时候成熟?我们要准时过来采摘噢!”3月3日,仁寿县黑龙滩镇大井社区(原繁荣村)第一书记王玉珍又接到亲朋好友询问社区大樱桃成熟时间的信息。

大樱桃是大井社区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一个特色产业,品尝过的游客都会成为“回头客”,期盼着第二年的成熟季。说起发展大樱桃产业,离不开两任第一书记的努力。

38岁的王玉珍于2018年9月从仁寿县总工会下派到原繁荣村,担任第一书记,每年驻村200余天。为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王玉珍多方考察学习,最终根据其地处黑龙滩水库附近、水源充沛的特点,鼓励大家种植柑橘。在逐渐发展起基础的柑橘产业后,她又和当地干部一起,引进业主,集中流转120亩土地,发展特色大樱桃种植,通过多元化路径,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从最初的120亩发展到现在的250余亩,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享受到了大樱桃产业带来的“红利”。据王玉珍介绍,大樱桃还有一个名字叫“水晶大樱桃”,它结合了本地樱桃与车厘子的优点,花期美、果实优,和其他樱桃相比,味道更可口,同时,价格更高,能让果农获得更好的收益。在社区发展这一产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旅游影响力,还为社区部分因患病、缺劳致贫的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成功解决了他们的脱贫问题。

“我们家两个人在樱桃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解决生活不成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泽周说,自己早已摘掉贫穷的“帽子”,家里也种了1.5亩大樱桃,现在一边务工,一边跟着学习种植技术。

“先赏花,再品果,春天的樱桃花洁白晶莹,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赏,社区可以趁机发展乡村旅游。”王玉珍说,去年大樱桃果实成熟时,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短短半个月,山头上的大樱桃就一扫而空,1公斤最高能卖到30元,现每亩平均产量能达到250公斤。

看到旺盛的发展势头,王玉珍和社区干部决定因势利导,发动更多群众加入大樱桃种植行列,还邀请农技人员为群众实地讲解种植技巧,开展技术培训。如今,走进大井社区,一棵棵大樱桃树迎风招展,带来了致富增收的希望,也带来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油菜花里的

志愿者

“您好,请您把车再往边上挪一挪,以免造成拥堵。”3月4日,临近中午,仁寿县青岗乡盘龙村的志愿者李雨淋还在黄澄澄的油菜花田里忙碌,引导来往车辆有序停放,为菜花坞景区营造良好的观赏环境。

连日来,盘龙村菜花坞2000余亩油菜花齐齐开放,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田野仿佛披上了金黄的裙装,绵延开来,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采风。为了让每一个来到菜花坞的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盘龙村7组的小组长李雨淋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为景区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今年33岁的李雨淋是土生土长的盘龙人,在她的记忆里,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春天都有一片油菜花相伴。从前,油菜花是谋生的工具,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

“一亩地每年可以种一季油菜、一季水稻,可以收入3000多元。”谈起依靠油菜花种植走乡村旅游道路,李雨淋算了一笔经济账。她说,自家刚刚卖了两只鸡、两只鸭,鸡蛋鸭蛋更是供不应求,全都被前来赏花的游客买走了。如果将菜花坞继续做大做强,相信会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增收机会。

带着与家乡共同发展的心愿,李雨淋在志愿者岗位上兢兢业业。周末游客多的时候,她从早到晚都在菜花坞里为群众服务,一天要走两万多步,经常来不及好好吃顿午饭。

“除了为游客服务,还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希望他们珍惜当地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随意采摘油菜花用来当拍照道具。”李雨淋说,宁愿自己多走几圈,多说几句话,只要能换来游客的理解就值得。

“志愿服务是一件有苦有甜的事情。”李雨淋笑着说,自从当了志愿者,拍照技术都有了一定提升。原来,不少游客会在赏花时,请李雨淋帮忙拍照,从最初的随手一拍到现在会思考如何构图,拍出好看的照片,这是李雨淋的新收获。

桃花林间的

致富能手

3月6日上午9点,走进仁寿县珠嘉镇顺龙村,处处都能看到盛开的桃花,为乡村点缀了迷人的春色。村民吴菊英正在她的桃花林里劳作,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她仍然精心地呵护着每一棵桃树。

“采取灭蚊灯驱虫比喷农药要生态环保。”吴菊英一边说,一边在桃花林里安置灭蚊灯,并对桃树进行日常管护。

2004年,吴菊英决定不再外出务工,回乡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虚心向周边有技术的乡亲学习种植桃树。“桃树比较低矮,管理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不懂就学,通过学习,吴菊英渐渐掌握了管理要点。期间,只要村上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她再忙都会去认真听课。

为了错开果树管理时节,吴菊英还种植了2亩梨树和2亩柑橘树,这些果树现在每年能为她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

不仅将自己的果树管理得有条不紊,吴菊英还带动困难群众一起发展。同村64岁的留守老人吴华清种了1亩多桃树,收入够老人每年的基本生活开销。每到桃树管理的关键节点,吴菊英总会主动前去告知老人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更好。

由于桃树管理到位,桃子的品质高、口感好,吴菊英果园里的桃子从来不愁销路。“只有采摘桃子时比较辛苦,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每年我都是自己采摘、自己装箱。”吴菊英说,有时遇到采购商一早要上门取货,她就利用晚上时间,打着手电筒去采摘,遇到下雨也要冒雨劳作。

如今,和大部分与时俱进的“新农人”一样,吴菊英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开始学习利用电商平台和微信朋友圈进行零售。通过微信销售,吴菊英不仅增加了收入,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他们也成为每年的“回头客”。

空闲时,吴菊英还喜欢在桃林里拍抖音,上传视频与朋友们分享美景,每获得一个点赞,她都会笑得格外开心。

新闻推荐

同庆政治生日 铭记入党誓词

本报讯(记者郭侨)3月3日下午,在仁寿县公安局党员之家党建活动室内,该局3名党员余征、周艳、刘丹正在庆祝她们的“政治生日”,...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