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峨山下满目春

眉山日报 2021-02-25 06:35 大字

□本报记者 杜艳

横亘在成眉之间的龙泉山脉,在仁寿县文宫境内的分支,被当地人称作二峨山。2月22日,春节刚过,二峨山下的石家社区一派人勤春早景象——连续几天暖阳,晒红了桃树的花苞,催开了李树的雪白,枝头的枇杷已如青杏般大小。在鸟鸣和山风之间,枇杷林里传出窸窸窣窣声。拨开层层叠叠的枇杷枝,看见不少果农正在忙着在梳果。

“趁着天气好,我把去年栽的苗嫁接了新品种。”刚从枇杷林中钻出来的果农左可均,一手拿着带芽孢的枝条,一手拿着锯条。

左可均是视高人,家在二峨山的另一边,属于眉山天府新区的范围,而今他却在山这边租下了100余亩荒山,当上了农场主,去年光是水果就卖了50多万元。

过去,山是发展的阻隔。“一座二峨山,两边不同天”——山那边的成都平原物产富饶、发展迅速;山这边的仁寿县却因盛产红苕而闻名。“男的招女的嫁,山上只剩白头发”,石家社区党委书记徐雪兵说,那时候山这边的人都向往山那边,没有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十八九岁就去成都打工。

20世纪90年代,随着“川中果树项目”的专家在石家社区的山坡上种下了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石家社区就因地制宜开始发展水果产业。截至目前,全社区水果种植总面积已达8230亩,其中枇杷种植面积4500亩、脆桃3000亩、柑橘种植350亩、其他水果380亩。

近年来,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也吸引了城里的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

左可均正是被石家社区“虹吸”过来的。2005年,正值石家社区举行第一届桃花会,翻山过来看热闹的左可均看到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在枇杷林中,粉色的桃花如云霞般缠绕在山间。“我这个人最喜欢自然、生态,看到这边果农过的日子,确实有点心动。”随后,他便来到了石家社区,先租了40多亩荒坡试种,效益不错,后来又流转了60多亩,如今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

同年,在外开火锅店多年的大学生徐雪兵返乡过年,春节假完,他也承包了30亩地,种了300多棵枇杷树。“这边是石谷土,疏松透气,富含磷、钾,适合种果树。”年轻的徐雪兵拿出研究火锅配料的精神来研究土壤、有机肥等,又花了20多万元铺设蓄水池、灌溉管道,摸索出一套枇杷的科学种植方法。这些年,徐雪兵种出的枇杷品质和口碑越来越好,价格虽比市场上普通枇杷贵两三倍,仍然供不应求。

“现在,山还是那座山,人们不再逃离,反而人人向往。”2月19日,站在二峨山山顶,徐雪兵感慨不已。驻足北望,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高楼林立,若隐若现。转身南望,一座座小山包连绵蔓延,昔日的穷山沟,如今是靠山吃山的旅游新村,是著名的中国枇杷之乡。

左可均说,二峨山隧道通了以后,从视高过来,只要十几分钟就到了。城里的亲戚朋友一到节假日都爱往他果园里跑,三月赏桃花,五月吃枇杷,七月吃脆桃,九月吃枣子核桃,简直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后花园”。

近年来,利用毗邻成都的优势,石家社区以水果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的“桃花文化旅游节”和“枇杷采摘节”吸引了来自眉山、成都等全川甚至全国的游客,年均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

“去年元旦过后那几天霜冻天气,很多平坝上的枇杷都被冻坏了,今年我准备试点20亩设施枇杷,以抵御低温冻害和暴雨天气对枇杷的影响。”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徐雪兵信心倍增,这两天他开始谋划把水果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新闻推荐

迎雨水 抢农时

今(1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雨水。在雨水节气到来前,四川省各地农民早已开始在田间地头抢农时忙春耕。龙蟠...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