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发现“粉壁涂泥”历史见证

西北信息报 2020-12-25 10:18 大字

间粉壁以涂泥

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12月24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人员对位于麟游县城区的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对比隋代遗留刻有精美图案的石材,推测应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为“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

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一直被书法爱好者推崇,文中提到的“间粉壁以涂泥”也备受关注。“这或许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魏征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也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这个发现应该就是文中所言‘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此次考古项目负责人说,“唐代殿基外倒塌堆积中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南侧基台所砌陡版石上尚黏附有白灰皮3至4层,表明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是以白灰装饰的。”

据考古负责人介绍,此次发掘是时隔25年后重启九成宫遗址考古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4号殿遗址周四围堆积和晚期遗迹对了解认识九成宫的形制布局、历史沿革和废弃变迁等过程提供了确切的信息。4号殿遗址位处九成宫遗址的西南隅、东北距天台山脚30米,发掘显示,4号殿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基本可以看出这座宫殿沿用、废弃和变迁过程。从建筑构材、夯土层理和殿西、南两面破损裸露的断茬等观察分析,4号殿基明显可分隋唐两期,即隋至唐代前期和中唐至晚唐时期,其中唐代部分叠压在隋代的之上。另外,还发掘出土的石香炉、银簪子、玻璃质残渣、鎏金乳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铜钱和陶瓷器等也是研究隋仁寿唐九成宫的历史内涵和宫廷生活的珍贵资料。

据了解,隋仁寿宫唐九成宫是隋唐两朝前后共用的一处避暑行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与营造,初名“仁寿宫”。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复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下令维修九成宫,并更名为“万年宫”。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恢复“九成宫”原名。一直沿用至今。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麟游遭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冲毁了九成宫大部分宫殿。从营建到水毁至沦为废墟,共历时了三百多年时间。

新闻推荐

关于暂停出让仁寿县 2019-111、112、113、114号地块的公告

按照《仁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暂停出让2019-111、112、113、114号地块的函》要求,因政府出让计划调整,现暂停2020年11...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