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是幸福的记忆 民间老酒“齐聚”酒博会 70后80后90后“参赛”

川江都市报 2020-11-03 00:54 大字

六粮液

泸州老窖特曲酒

1977年出厂的五粮液

专家鉴定市民带来的藏酒

“《2019年老酒市场指数报告》预测,到2021年,我国老酒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10月31日,泸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家有老酒——首届寻找民间老酒鉴评活动”启动仪式。

作为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同期活动之一,来自河南、山西、湖南、江苏、安徽、贵州,四川宜宾、绵竹等地的藏友们齐聚酒城,他们带来的不仅有陈年老酒,还有老酒背后的岁月故事。◎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摄影报道

酒城可游

一瓶五粮液

40年前2.5元一瓶,现估价40多万

10月31日上午9时,老酒鉴评活动还未正式开始,记者就发现前来登记的市民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人正在“围观”一位老先生。走近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张先生拿来鉴定的是一瓶五粮液,由于年代久远,商标像旧报纸一样发黄。透过酒瓶可看到,商标背面印着1977年生产,酒已经从透明色过渡至琥珀色。

“这是我岳父当年没喝完留存下来的,现在成了传家宝。”1970年,张先生在宜宾军分区工作,妻子和岳父都是宜宾人,与酒结缘是因为岳父喜欢喝酒。“当年五粮液在我们部队服务部2.5元一瓶。”张先生回忆,上世界七十年代,他的工资每月近40元,当时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对老百姓来说是高档商品,但还算不上奢侈品。当年这两个品牌的酒都是一个价,一瓶2.5元。只不过因为运输管理成本,泸州老窖在宜宾要多卖1毛钱,同样,宜宾五粮液在泸州也要多卖1毛钱。

“那时根本没有收藏意识,后来市面上好酒越来越少,就舍不得喝了,想着要留点看家吧,这一留就是44年。”1983年,张先生到泸州工作,这些酒就跟随他来到泸州。

“这是当年60度的酒,放了40多年,瓶盖上的膜都没有破,除了商标差点以外,酒的品相很好,这样的酒存世不多了。”专家用手摇、鼻闻、放大镜看,然后给出参考价值:“之前拍卖行3瓶拍出了130多万元,算下来一瓶约40多万元。”

“给多少钱我都不卖,我还想留给下一代传承下去。” 张先生说,他要把这份“价值不菲”的记忆珍藏下去,就算陈列在家中,也像一位久违的老友,是一种感情寄托和历史岁月的回顾。

一瓶老酒

活动现场,斑驳的瓶身、泛黄的商标、被蒸发的酒液,时间在酒瓶上留下了“痕迹”,仿佛往事历历在目,透着生活的情怀。

罗先生袋子里装的是一瓶泸州老窖大曲酒,据他介绍,这瓶老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父母在市中区仁和路糖酒公司,持票排了半天的队购买的。当时一人最多买两瓶,大人们在排队等候摆龙门阵消磨时间,孩子们则在大人身边打闹嬉戏。“家人一直舍不得喝。”现在想来,那个年代买酒的等待,现在成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喝酒是父辈的爱好,这是他们舍不得喝留下来的珍藏。收藏老酒,更多的是对父辈的尊敬。”泸州优透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世勇收藏白酒已经有10余年了,他带来鉴评的酒是1975年的泸州老窖和1987年的茅台酒。

1987年生产的茅台酒,是江世勇的父亲江隆权保存下来的。原来,1996年父亲51岁生日,父亲的师兄弟们为了给父亲庆祝生日,凑钱买来两瓶1987年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晚饭时开了一瓶,喝了几口后,大家立马说“不好喝”,因为泸州人习惯浓香型,对茅台酒口感不习惯,连一瓶都没有喝完。父亲就把剩下的一瓶带回家珍藏,一藏就是30多年。

“另外一瓶1975年的泸州老窖特曲,是藏友的父亲当年拿一把把梳头的篦子换来的酒。”江世勇说,当年一把篦子卖3毛钱,一个月可以卖二三十元,一瓶泸州老窖3元左右。这瓶酒放在角落里,后来才被发现留下来的。

因为工作原因,江世勇家藏了各品牌的酒上万瓶,泸州老窖最多。“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舍不得喝,家里藏了老酒,朋友之间交流时也多个话题,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地位和个人品味的体现。”江世勇说。

老酒鉴评会上,除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十七大名酒”以外,还有小众品牌。其中一瓶名叫“六粮液”的酒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53岁的尹朝洪是“六粮液”的主人,这次他和两个儿子从仁寿赶来参加老酒鉴评活动。“我并不在意值多少钱,我是为寻找曾经手把手教我烤酒的师傅。”尹朝洪说,1984年,泸州老窖横向联合在仁寿建酒厂,他被选为仁寿酒厂的技术员,得到了泸州师傅的真传,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后来酒厂关停,师傅回泸州后就失去了联系。“如果师傅在世已经110岁了,这次没有白来,见到师傅的孙女,还和他们一家吃了饭。”

怎样收藏老酒

走亲访友、会客接待,泸州人与酒文化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酒在人们生活中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正因如此,如今许多家庭都收藏有一些老酒,买老酒的人多了,市场上问题也不少。

有一名藏友拿出一瓶1983年的泸州老窖特曲请专家鉴定。专家看后说没有收藏价值,让他拿回家喝了。

“酒是陈的香,新酒本身不值钱。老酒最值钱的是储存时间,时间越长,醇化度越高,几十年的时间,是用钱买不到的。”资深老酒收藏人胡学波告诉记者,民间有好酒,但很多人不懂鉴别,盲目的收藏,往往是错误的选择。

“现场鉴定来看,造假主要是在瓶盖上。”鉴评专家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酒,从瓶盖外封塑料膜和切口宽窄评判,像这种瓶盖用热蜡封住的,从外观上无法辩别真伪,如果硬要打开瓶盖去鉴定,这瓶酒只有喝了。

鉴评专家提醒,不要自己处理封口,采用滴蜡、粘胶布、缠保鲜膜等方式,都会破坏瓶口。

老酒品相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之前卖了很多好酒,原因是我们保管不好,瓶盖老是容易裂。”一位泸州藏友说,保存时间久了,瓶子里的酒就“不翼而飞”只剩半瓶了。

对此,专家给出答案,导致酒液大量挥发的主要原因是封口不过关。如果拿酒瓶的方式不对,酒瓶封口也可能被人为破坏。一些藏友把酒拿出来的时候都是用手提瓶口,殊不知这个动作容易伤着封膜。

专家指出,存酒也有技巧,老酒一定要存放在避光、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果被阳光直晒,酒标会变得模糊,酒瓶口的封膜容易变脆。此外,如果想存酒,在拿到酒后,应该立即用塑料膜将瓶口包好,尽可能避免挥发。

新闻推荐

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仁寿检教携手

本报讯(彭怡吴依芮)近日,仁寿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向东带领该院未检检察官到仁寿县教体局监督落实最高检“一号...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