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自主发展课堂建设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彭英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重要思维品质,它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它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个维度,即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具备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基于以上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谈谈对小学数学自主发展课堂建设的想法。
一、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处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还相当的匮乏,它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去获取,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主导和引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适时整合创新。“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而要大于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学情,创造性整合和使用教材,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简洁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2.教学活动的指向要面向全体,及时、客观和公正的评价,需要教师加以把控。《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较大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智商和情商,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照顾学生的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对学生在活动中不同的表现加以正确评价。
3.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艺术地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主线,课堂活动就是不断质疑、解惑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引发学生自主的思维活动。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生成的资源都需要教师合理艺术的处理。
4.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重视总结与提升。学生课堂活动中,最初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总结、概括、归纳与整理,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会学习。学习,只有内化为学生自主的、自觉的行动才是有效的,学生在系列的数学活动中,欣赏到数学的智慧之美、逻辑之美、简洁之美、对称之美,从而爱上数学,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要素,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会学、善学、好学。
2.学会质疑。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疑则促思,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要在不懂处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鼓励“生生质疑”或“懂了装作不懂”,故意提问同学,让同学给予合理正确的解释。
3.学会思维。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的魅力在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重要思维品质,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找怎样的数学数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这个数量关系?还有不同的策略吗?
4.善于表现。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交流、分享、沟通、合作、探索、展示、表演的平台,这就是课堂。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展现自己,并分享同伴的思维成果,要给予每个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交流、合作与表演。
三、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与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与交流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功效。学习小组应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任务,有些知识可以下达到学习小组里,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让懂的孩子给不懂的孩子讲解,大多数作业的讲评与批改,也可以由学习小组完成,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大课堂”的功能。
常规的课堂教学是集中在教室进行的,即“小课堂”。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延伸到教室外,如操场、街道、超市等,即“大课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是一个方面,实践创新是一大要素。让数学课堂走出教室,进入社会,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分和秒”时,我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1分钟有多长:能拍手多少下?能走路多少步?能写多少个字?还能做些什么事?不是单纯地认识它是时间单位,进率是多少,而是让所学的时间单位成为安排生活的一种尺度,赋予时间以生活感和生命感。在认识“1000与10000”,让学生走一走1000步要走多久,有多远?开车10000米要多少时间?到超市中找找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你能抱起多少千克的物体?一枚1元硬币、一枚棋子、一粒玻璃珠有多少克?如何测量?如何测量街道上树干的直径等等,这些都是“小课堂”难以完成的。
五、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功能。
中华有悠久而灿烂的数学文化,祖冲之与“圆周率”,刘徽与《九章算术》等,这些数学文化在不同版本的数学教科书中,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呈现,如“数学百花园”“你知道吗”等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是三个方面之一,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两个要素,数学文化作为它的表现形式,已经成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所起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开拓视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自主学习;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标志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转型了,我们要构建“互为支持”“师生共生”的和谐课堂,要构建“终身发展”的生命课堂,要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发展课堂。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静雅郑柯林)“我们农场猪的数量现在已经增加到12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900余头,年提供商品仔猪18000余头。有仁寿县...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