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文: 一针一线书写创业人生
周清文(右一)向家长和质检人员介绍校服生产流程。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我们的校服从布料选择、生产、质检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9月10日,在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越华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清文向前来公司参观考察的家长和质检人员介绍着校服生产的流程。他的校服生产厂区全部开放。家长或者质检人员有任何疑问,他都会仔细解答。
17年前,周清文开始创业,如今,他的公司已有员工200余人,为全省200余所学校制作不同款式的校服。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周清文说,从白手起家到归乡反哺,周清文完成了一个农村小伙的“逆袭”,并承担起了自己作为市政协委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北上南下
农村小伙奋力闯出一片天
今年48岁的周清文出生在大化镇农村,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依靠务农艰难维持着一家的生活。
1991年,周清文揣着东拼西凑的200元钱北上北京。很快,他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熨烫的工作,后又南下广州。
在北京的十个月,周清文不仅掌握了成衣熨烫的技巧,还抽空学习了服装生产环节的其他技能。凭着这些基础,他进入广州一家大型服装厂。周清文依旧勤奋好学、扎实肯干,两年时间,他便升职中层,负责尾部车间。
时光飞逝,在仁寿老家的父亲日渐老迈,周清文萌生了回家的想法。1999年,周清文带着妻儿回了四川。
回乡创业
锲而不舍深耕校服领域
在成都,周清文尝试了多个工作,最终还是干起自己熟悉的服装行业。
2003年,周清文辞职开办自己的服装厂。“说是厂,其实就是个小作坊,员工就我一个人,跑业务、做衣服都要自己上。”那时他的定位是帮酒店企业做工作制服,没有订单,他就自己开车,走遍成都大街小巷,看见酒店企业就进去询问别人做不做工作服。
创业头5年,周清文的订单量一直都不大,公司发展十分缓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了学校校服的单子。这笔单子做下来校方很满意,周清文也发现校服领域有发展空间。他开始主攻校服制作,公司这才迅速发展起来。
校服量大工期赶,怕的就是讲数量不讲质量。为此,周清文一开始就建立起选料、生产、检验的流程,保证出厂的校服各方面达标。靠着好的质量与诚信度,周清文的公司成为首批获得全省校服生产许可的企业。2016年,他的公司还获得了全国学生装(校服)生产服务先进企业称号。
反哺家乡
爱心助残托起就业梦
每天早上8点,越华服装厂大化镇的生产车间里就忙活起来,53岁的蒋汉林坐在自己工位上,娴熟操作着缝纫机。
因为双腿残疾,蒋汉林此前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周清文把他带到自己的服装厂学习,很快蒋汉林就学会了缝纫技术,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2014年,出于公司发展需要,周清文将生产基地搬到了家乡。“我既然有能力了,就应该为家乡作贡献。”周清文说。厂子办起来,周清文就和仁寿县残联对接,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和工作岗位。如今,已经有30余名残疾人在周清文大化镇的工厂上班。
“这些还不够。”周清文说,“我们现在正在建设残疾人培训基地,培训对象是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培训合格后他们可以直接进厂上班。目前,我们工厂也正在建设残疾人标准车间,预备提供300个岗位。”
2019年,周清文当选眉山市政协委员,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市政协委员,应该立足自身岗位,为群众服好务,为家乡发展添一分力。”周清文说,担任市政协委员后,他在市政协的组织下资助了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他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调整到家乡的项目建设上。
“我们在大化镇修建的西部校园服饰文化研发中心已经开工了,预计明年4月可竣工投产。中心不仅可以实现面料研发、款式设计、服装缝制,还按国际标准建设了展示中心,展现我们自己的校服文化和学生风采。”周清文说。
新闻推荐
□何友谊潘建勇文/图从“等靠要”“要我学技”变为“积极主动”“我要学技”。今年以来,仁寿县人社局继续实施全民技...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