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家风代代相传 国际家庭日 感受家庭传递的温暖力量 编者按

眉山日报 2020-05-15 05:29 大字

大家庭合影。王科和唐然生活照。陈玲怀了二宝,一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彭美章和妻子正在菜地里配合浇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小家庭都在社会中发挥着它的作用,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眉山市四世同堂家庭、双城家庭、旅拍摄影师家庭、困难家庭,记录和发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相处之道,感受不同家庭传递的爱与温暖力量。

四世同堂家庭

□本报记者 张丹梅 文/图

“妈,老汉儿,我们回来看你们了,这两天身体如何?”5月13日下午5时许,张跃清带着妻子和1岁多的孙子,回到老家东坡区松江镇新民村看望年迈的父母。见到儿子、儿媳和重孙回来了,老人满脸笑开了花。

聊了聊家常,张跃清开始张罗为父亲刮胡子,妻子则抱着孙子,在堂屋与母亲聊天,一幅其乐融融、幸福和谐的温馨画面。

今年52岁的张跃清,在六兄妹中排行老六,成家后父母就一直跟着他住。8年前,张跃清一家在城里买了房,父母觉得搬进城不方便,坚持住在农村老家,张跃清便把老家房子简单装修,为老人重新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空调。“孙子没出生前,我跟妻子有空就回去看望父母,现在我们隔一天回去一次。”张跃清说。

在张跃清的印象里,母亲温柔孝顺、勤俭持家,对亲人总是悉心照顾、呵护有加,对朋友邻居温和友善,总是面带笑容。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他们这个大家庭始终传承淳朴家风,孝顺父母、爱护孩子、友善对人。

“虽然父母是跟着我住,但哥哥姐姐都承担着赡养责任。兄弟姐妹感情深厚,妯娌间和睦共处,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关系很融洽。”张跃清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母亲生病住院,刚从外地回家的二哥一人在医院陪护母亲10天,住在农村的大哥大嫂照顾在家的父亲,母亲出院后,哥哥姐姐们轮流照顾父母,又是送菜做饭,又是给父母洗衣、洗脚。“很感谢哥哥姐姐的分担和包容。”他说。

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下一代。张跃清说,大家庭里侄儿、侄女都很孝顺、懂事,经常回家为爷爷刮胡子、为奶奶洗头,给老人买衣物。现在大家都成家立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提到自家儿子、儿媳,张跃清和妻子则满脸笑容。“小两口很孝顺,心疼人,经常打电话关心我们。”张跃清的儿子、儿媳在成都铁路部门工作,孙子交给他和妻子带,到了休息日,小两口就开车回眉山看望长辈们。“每年我和妻子生日那天,小两口都会抽出时间给我们庆生,父亲节、母亲节到了,送礼物、发红包哄我们开心,我们十分欣慰和满足。”

“希望儿子、儿媳通过一言一行,引导和教育孙子从小养成懂礼貌、守规矩的好习惯,把我们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采访最后,张跃清语重心长地说。

一起去看大千世界

旅拍摄影师家庭

□本报记者 周华 孟飞 文/图

2018年12月,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在深圳举行,来自国内多个城市的顶尖摄影制作团队齐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经过多日的实地拍摄、制作,组委会最终宣布,来自四川眉山的团队获得了冠军!

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王科。在如此高手云集的大赛中获得冠军,他也始料未及,一激动就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撒了把“狗粮”:“当摄影师,是想带老婆去看世界。”全场一愣,继而掌声雷鸣。

说起王科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网名“唐及科得”,眉山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不陌生。“唐”是王科的妻子唐然的姓氏,“科”即是王科,眉山话“及”有“去”的意思,这个网名的意思不言而喻。

5月13日,记者来到王科和唐然的小家,探访这对年轻夫妻的日常生活。

大大的衣柜、梳妆台上满满的化妆品,这些不仅是90后女孩唐然的生活,也是她的“道具”。“我们恋爱后,他(王科)就喜欢拍我,然后分享到网络平台上,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他的专属模特。”唐然笑着说,有次走在眉山街头,有个陌生人突然问她是不是“唐及科得”的老婆,“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网红。”

不仅配合老公出镜,担任模特,唐然还是王科的得力助手。王科的所有拍摄素材,唐然都烂熟于心。从策划、文案,到配乐、剪辑,毕业于浙江传媒大学的唐然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在省级电视台的工作经验,为王科辛苦拍摄的素材插上翅膀、赋予灵魂。

“他去拍这些素材特别不容易,半夜车子陷在雪山上、因为大雾差点开下山崖……各种惊险状况都遇到过。”后期制作不忙的时候,唐然会陪王科一起去收集素材、历险,“虽然会担心,但依然支持他。”

聊起自己的从业经历,王科笑言,就是因为唐然。王科原本是一名信息工程师,因为爱好摄影,以前下班后就爬上眉山的高楼拍延时摄影。这样一拍就是一年。

遇上唐然后,王科开始拍摄视频。从家庭小片到商业大片,乘着短视频渐火的东风,王科也渐渐有了名气。现在不仅得到一些国内著名汽车、手机品牌的邀约,还成为人民日报视频中心的特约摄影师。

“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就是《追光》。”王科说。短短2分钟的视频里,让人看到了自由、向往、追求和信仰,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现在的王科和唐然,时而在网红城市打卡,时而在高原湖海畅游,时而在异域国度体验风情,时而在南北极欣赏极光……如何保持婚姻的幸福,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需要有共同的圈子和爱好。“永远有共同话题,生活就不会被磨平激情。”王科笑着说,“希望未来的几十年,我还能带着老婆看山、赏景、游世界,她永远都是我镜头里最美的那个女人。”

人在两地家在心里

双城家庭

□本报记者 余毅

5月10日,周末,也是母亲节。晚上7点多,在东坡区文忠街一小区里,陈玲一家四口围坐在蛋糕前。摇曳的烛光中,尹欢深情地对妻子说,“你照顾孩子,照顾我们这个家,辛苦了。祝你生日快乐,也祝你母亲节快乐。”

当天是陈玲34岁生日,周末仍要加班的丈夫特意从成都赶回来。吃了蛋糕,尹欢抓紧时间陪孩子看起了绘本。晚上还要赶回成都,他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钟。

陈玲和尹欢2014年结婚,大女儿也在当年出生。为让家人生活条件更好,尹欢到了北京打拼。基本上一年只回眉山3次:“五一”、“十一”和过年。女儿逐渐长大,每次想爸爸时,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见面”,这让尹欢心里很不是滋味。2018年,夫妻俩迎来了可爱的小女儿,尹欢也下定决心辞掉北京的工作,到离家不远的成都上班。

“双城生活,靠的是理解、付出与信任。”提及夫妻俩5年多的双城生活,陈玲开玩笑说,自己快成了“女汉子”:装房子为了省钱,骑三轮车买装修材料;半夜女儿流鼻血,一个人抱着往医院跑;网购的家具到了,自己搬上楼,学着安装……这些经历陈玲只字未向丈夫提起。“我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在努力,分居两地本来就不容易,两个人更应该互相鼓励支持、相互沟通和传递体贴。”陈玲说,自己也知道丈夫在外很辛苦,希望能替他多分担一些。

“虽然我不能天天回家,但我的家一直在我心里。”5年的双城生活,尹欢由衷感谢妻子的理解与付出。如今,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妻子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在成都工作也更安心、更有动力。

“虽然还是双城,但比以前近了很多。”尹欢如今在成都一家通信公司做程序员,随着交通发展,从成都回眉山方便多了,基本上每周都能回家。在他看来,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半小时交通圈正加速成型,回家只会更快。以后,还有公共服务同城、教育同城和医疗同城等,“同城化”是现在的“双城生活”拉近距离、连接幸福的“桥梁”。

尹欢说,双城生活虽然艰难,但他要继续坚守,“再熬两年应该不算啥,很快一家人就可以一起在成都更好的生活。”现在,他们在成都按揭买了房,他会更加努力,让团聚的一天尽早到来。

自强不息奔小康

困难家庭

□本报记者 梁昊 文/图

“这片菜地的水已经够了,再往左手边浇一点。”5月13日上午,仁寿县禄加镇光华社区居民彭美章和妻子张孟花,一人托着水管、一人负责浇水,在自家门前的菜地里忙得不亦乐乎。

中午,夫妻俩做了一顿简单的午饭。香气四溢的回锅肉、鲜辣爽口的炒白菜,就着两碗米饭,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吃出了一股浓浓的幸福味道。

彭美章有2个女儿,大女儿在南京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小女儿则在仁寿县城里读高三。以前,家里贫困,一家四口曾挤在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土胚房内,透风、漏雨,住了10多年。张孟花患有慢性病,再加上2个女儿读书的花销,本就清贫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干农活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可妻子要吃药、孩子要上学,咋个解决?”就在彭美章一筹莫展、生活陷入困顿时,脱贫攻坚的东风吹到了光华社区。彭美章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兜低保、买医保、送苗种、扶养殖等帮扶措施接踵而至。在各方帮助下,彭美章和妻子养起了鸡、鸭、鹅,并改进了耕作方式,每天在家里5亩多地里忙活,生产生活环境都变好了很多。彭美章还在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上做清洁工作,每月能挣300元钱。空闲时再到场镇上打些零工,补贴家用。“现在一家人年收入能达到近5万元。”提起家庭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彭美章十分激动。

2017年10月,彭美章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政策,搬进了新房。新房面积100平方米,有3间卧室,厕所、厨房一应俱全。白墙青砖的新房朴素大方,水泥浇筑而成的墙面再也不会透风、漏雨。新家里,通了电、接上了自来水管,家门外,是每日耕种的土地。“这才像个家嘛,再也不用一大家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了!”搬进新家的第一天,彭美章一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彭美章说,今后,一家人也会继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手记

四世同堂家庭,兄妹间感情深厚,妯娌间和睦共处,年轻一代情同手足,淳朴家风代代相传;双城家庭,夫妻二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付出,为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旅拍摄影师家庭,因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夫妻二人相辅相成、携手并肩看世界;困难家庭,靠政策帮扶及全家自立自强的意愿,摆脱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些不同的家庭中,记者感受到了温暖、包容、互助的家庭氛围。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社会的细胞。可见,一个幸福美满、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性格、信念、意志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眉山市正大力推进“创文”工作,家庭文明建设是“创文”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肩负起培育良好家风家训、大力弘扬社会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那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就会变得更加文明和温暖。

新闻推荐

仁寿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召开 尽心尽力建诤言 凝心聚力献良策

(肖钰涵)5月6日至7日,仁寿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召开。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仁寿县委书记梁磊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