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三期重大考古发现 “蜀世子宝”世子金印 全国首现 国宝出水 10多斤重,国内仅此一枚

成都商报 2020-04-30 01:38 大字

第三期发掘现场金印出水处堪称张献忠宝藏的“金窝子”

第一次

发掘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第二次

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出水文物1.2万余件,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

第三次

1月10日~4月28日,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出水文物1万余件。

300年历史风云,张献忠江口沉银再见天日。历时3月,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结束。4月29日,江口沉银第三期水下考古发掘成果新闻通报会举行,此次发掘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一枚蜀王世子金印,国内首现仅此一枚,堪称重大考古发现。

从2017年到2020年,江口沉银遗址已经完成3次水下考古发掘,超5万件文物出水,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发现。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明末清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环境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展现出一幅明末清初的“清明上河图”。

江口出宝

“蜀世子宝”藏身

张献忠“金窝子”

岷江滚滚而去,始终没能带走流传江口的谜题。脚下曾出土上万件文物的暗红色河床蜿蜒,让许多参会人员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那段江战岁月之中。

4月29日,在发掘地,江口沉银第三期水下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举行。通报称,第三次考古发掘于2020年1月10日正式开始,4月28日结束,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勘探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一枚重达10多斤的“蜀世子宝”金印,堪称重大考古发现。

金印从哪出水?

红砂岩凹槽内金印坏成四块 出水点遍地金器如“金窝子”

第三期考古,和前两期一样,围堰,清理河床上的泥沙,等泥沙洗净,才能知道河床凹槽之中有无文物、有什么样的文物。

在“蜀世子宝”金印出水前,围堰内的那片区域已经出水了一些金银器。“蜀世子宝”金印出水时,是在一块红砂岩石凹槽内,坏成四块的金块相距并不远,一开始,大家还不知道是金印,一大块金块入手,沉甸甸,便觉异常;金块上还有字,更加觉得不凡。

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其出水的地点,除了“蜀世子宝”金印外,还散落着金手镯、金耳环、金铤等数十件金器,堪称张献忠宝藏的“金窝子”。

还有多处银锭、金锭以及金块已经嵌入岩石,考古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将其取出。

“今年出水的文物里,金器是最多的,大部分来自王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说,这可能是因为三期发掘区域更接近于当时的战争地址,“在此留下的大多是比较重的金器,而比较小、轻的金银饰品、铜钱等物品则漂流到了下游,所以一、二期出水这种文物较多”。

金印长成啥样?

10多斤重世子金宝实物 含金量高达95%

在江口沉银二期考古发掘中,曾出水过一枚“蜀王金宝”,不过遗憾的是,那枚金宝已经碎成了10多块。

明朝藩王金宝,也被叫做金印章。据明史记载,册封亲王时往往会用到金册或金宝。不过每一代藩王都会有自己的金册,而每个王府拥有的金宝则只有唯一一枚,作为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

有过之前发现金宝的经验,考古人员对这几块有字的金块也更加重视。四块金块聚集在一起后,大家发现,这也是一枚被人斩成了四块的金印,四块合成为一个方形印台、龟形印钮,印面铸有“蜀世子宝”四字。遗憾的是,印上的龟形头部暂未发现。尽管如此,这块金印也有十五六斤重。

刘志岩介绍,“蜀”字证明这枚金印原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一般为亲王嫡长子。从印文可知这枚金印为明代蜀王世子所拥有,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征,也是蜀王府历代世子传用之珍宝。“蜀世子宝”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经过测量称重发现,这枚金银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在明代的文物里,含金量是很高的了,比张献忠的虎钮大金印含金量更高。”刘志岩说。

江口沉谜

金印为何被砍成四块?

张献忠可能表达一种蔑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说,“印被砍坏了,从文物本身是一种伤害,但从历史信息来说,蕴含的东西更丰富一点,如果它没有被砍坏,就只是一个蜀王世子的印,现在被砍坏了,就把张献忠牵扯进来了。”

在一、二、三期江口沉银出水的文物中,许多金银文物被压扁或损坏,是为了方便携带,但这个金印被砍坏了,就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携带。刘志岩分析,一种可能是张献忠等人砍掉方便携带;另一种可能因为金印是蜀王府世子权力的象征,张献忠等人有意将其砍成多块,以表达对明代朝廷、权力的破坏、蔑视等。

沉没的战船在哪儿?

发掘位置已很靠近沉船原点

“如果说三次发掘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没有找到战船,一片都没有找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说,“沉在水底的战船,那么上面肯定压了大量文物——如果没有文物压着,考虑到船的材质,是会浮起来漂走的。”所以在他看来,战船会是令人兴奋的发现,“找得到船的话,上面会积压大量文物,银鞘肯定都是一排一排的。”

“目前看来,发掘位置已经很靠近沉船原点了。”唐飞介绍。是否会有第四期考古发掘工作?唐飞表示,暂时还没有计划,接下来主要的工作是保护和研究。

张献忠宝藏其他地方还有?

可能也有陆路运输

刘志岩介绍,此次考古发现了金器的集中分布区以及银锭的集中分布区,这很可能说明当时对于货物的运载存在分船及分箱的情况,这对认识张献忠撤离成都前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他还认为,张献忠的财宝可能也有陆路运输,但比较重的物品肯定还是选择水路。“张献忠未必把全部的财宝从成都带走,江口沉银也不一定就是张献忠全部的宝藏,说不定在其他地方也有,因为现在我们只找到一个地方,其他地方有没有?还有几个地方?现在没办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张献忠“屠蜀”或非其实?

出水税银地域广,杀了人哪里收税

本年度出水的官银,从地域及税种上均可填补前两次发掘的空白。尤其是发现了来自乐至、仁寿、乐山、德阳、广汉等地的大西政权银锭,对研究大西政权的财政制度以及统治区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刘志岩由此认为,张献忠的形象可能也要重新认识。“张献忠席卷大半个中国、建立自己的政权,还要收税,老百姓对他多憎恨?税是怎么收上来的?这可能(和一些史料记载的张献忠杀人如麻)是另一回事。”他说,“现在发现税银,张献忠把人杀完了如何来收税?(四川人口减少)这不是一两年的事,肯定是长期战乱造成的。”

专访

江口沉银考古负责人刘志岩:

拼齐“蜀世子宝”时 手在颤抖

“找齐最后一块‘蜀’字印花了半个月,捧着拼齐的金印时手在颤抖。”江口沉银考古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谈到“蜀世子宝”的发现过程时仍有些激动。他也谈到了自己的遗憾: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只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理解,“爸爸是在守护国家宝藏”。

发言里,刘志岩先提到了“挑战”。他表示,第三期考古发掘是最困难的,“新冠病毒来袭,考古发掘工作也受到了冲击。”不过,必须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发掘。2月2日赶回江口镇时,刘志岩印象里,当时彭山没有一例确诊的病例。

“采购防疫物资,制定防疫方案,落实防疫措施,2月5日复工恢复考古发掘。”刘志岩提到一句话“考古学家需要一点冒险精神”。

第二个关键词,刘志岩说的是“坚持”。他特意提到“蜀世子宝”的发现过程。金印被破坏成了四块,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区域。“前两块同时被发现,第三块被发现时我们已经感觉运气足够好。”缺失的那块恰恰是能证明金印身份的“蜀”字,“团队没有放弃,直到半个月后在距离第三块被发现位置20米的地方,发现了第四块。”

四块合拼到一起的时候,刘志岩手捧着这枚十五六斤重的金印,“我的手在颤抖——不仅因为金印本身的重量,还因为其承载的厚重历史。”

第三个关键词是“遗憾”,刘志岩说,因为疫情的影响,没有办法让更多群众走进现场,近距离接触考古成果。

投资5亿 江口沉银博物馆年底开建

“江口沉银”的财富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财富”,也是当今的“财富”。历史的长河顺岷江而下,将过去与现在巧妙融合。

记者从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底,投资5亿元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将开建。届时,江口沉银遗址所在的彭山区将以10里岷江做黄金旅游中轴,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四川文化旅游新地标。

据悉,博物馆选址地紧邻遗址核心区,地处岷江、府河两江汇流处的“黄金口岸”。2018年9月向全球招标规划设计方案。2019年3月,最终选定法国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强调建筑与自然一体交融,兼顾设计哲理性和地域特点,引入考古现场“地址分层”的概念,入口和主要的空间将带来洞穴空间体验,主体建筑会以漂浮在水面的姿态,与周边景观和水系对话。

江口沉银博物馆定位为一级馆,规模不低于2.5万平方米,遗址公园面积不少于200亩,建设周期约3年。

5.2万件文物

绘出一幅明末清初的

“清明上河图”

从2017年开始,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发现。蜀王金宝、蜀世子宝、金/银西王赏功币、三眼火铳、铅弹、“忍耐”金戒指、双龙头金手镯、“独占春魁”金簪、“江山共老”银锁……迄今出水文物已达到5.2万件。这些文物许多为首次面世,不但揭开了关于张献忠和江口沉银的面纱,也为大家展示出了一幅明末清初的“清明上河图”。

三大金印

虎钮金印、蜀王金宝、蜀世子宝

出水文物中,三大金印无论从分量还是价值,都当坐“头把交椅”。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2013年被人从岷江河中盗掘后转卖,后警方将此印追回,对考证张献忠沉船文物性质极为关键。

第二期考古发掘出水一枚“蜀王金宝”,遗憾的是金宝碎成了10多块。金宝是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

第三期考古发掘也出水了一枚金印,铸有“蜀世子宝”四字。“蜀”字证明这枚金印为明代蜀王世子所有。

三种钱币

西王赏功金银币、大顺通宝钱币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铸造了“西王赏功”钱,分金、银、铜三品,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江口沉银考古发掘3期均出土有西王赏功币,目前只有金币和银币,暂无铜币。而此前,西王赏功币存世罕见,早年所知金、银皆为孤品。

江口沉银遗址还发现了一些“大顺通宝”,是张献忠铸币,系仿照“崇祯通宝”所铸造的小平钱,用于正常流通,但直径比一般的“崇祯通宝”大,据说铜料是张献忠熔化蜀王铜器和佛像所得,铸造较为精美。

三类文物

金册、五十两金锭、百两银锭

在江口沉银3期中出水了不少刻有工匠名字、地名的银锭,是研究大西政权银税制度及张献忠活动范围的实物证据。第三期还发现了来自乐至、仁寿、乐山、德阳、广汉等地的属于大西政权银锭,对研究大西政权的财政制度以及统治区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最珍贵的当属五十两金锭及一百两的银锭。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是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金锭内底錾刻铭文“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吏杨旭,匠赵”。这是长沙府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张献忠攻克长沙,可能是从吉王府中得到此金锭。

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为明代武冈州征收供工部都水司使用的税银,极为罕见。

另外出水了不少金银册,是明代藩王府用于册封、张献忠用于册封妃嫔所用,对探讨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相关政治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饰品无数

“忍耐”金戒指、“江山共老”银锁等

在3期的考古发掘中,出水了“忍耐”金戒指、双龙头金手镯、“独占春魁”金簪、“江山共老”银锁、仙人银簪等大量的金银材质的饰品,彰显着富贵华美的审美意蕴,可以此窥见明代女子首饰奢华且恣意变幻的特征。

在各种饰品中,戒指、手镯制作非常精美,女子的发髻样式越来越多,以头饰的恣意变化尤为突出,金钗、耳环等头饰制作越来越精致。这些精美饰品也印证了明代经营制作工艺的极大提升,随着焊接掐丝、镶嵌等工艺的成熟,出水饰品整体上表现出简明、快捷、线条分明的特点,其中出水的大量银耳环、耳坠,以及金银镯和手镯等饰品,足以体现当时手工业水平的精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彭亮 摄影记者 王勤 部分图据彭山区融媒体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新闻推荐

仁寿县四个教育集团授牌成立

4月17日,眉山市仁寿县四个教育集团在县教体局授牌成立。据悉,2017年仁寿县开始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了仁师附小教育集团...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