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仁寿牛角寨石窟
□宋扬
从成都出发,有两条路可抵达仁寿县牛角寨石窟。其一,于仁寿县文宫镇下“成(都)自(贡)”高速,往高家镇继续行驶十公里即是。其二,从成都天府新区大林镇翻中坝山,也可到达。
第二条路线为川南入成都之古道。“晨出高家场,暮宿成都府”。高家镇中坝村(原中坝乡)出井盐,因此,这条路又有“盐茶古道”的美誉。直到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仁寿文宫籍人潘文华,率军开辟了文宫镇翻二峨山(属龙泉山脉)接籍田镇(今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的国道213仁寿段,这条路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牛角寨,就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高家镇鹰头村。比鹰头村名字更响亮的是“鹰头水库”。水库450亩的水域虽不算很宽,灌溉下方高家坝的良田却富富有余。有了水利保障,高家坝算当地富饶的小平原。
“鹰头水库”的名字必有来历。驱车上山顶,俯瞰位于半山腰的水库。其造型委实不像老鹰,更不像鹰头。疑惑在我步行至牛角寨的悬崖下时得以解谜——一整块凸起的岩石恰似静立的雄鹰。我急切寻找“牛角寨”牛角之所在。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已经来到寨中,一叶障目,已不可能见到泰山。
沿台阶拾级而上,一尊立佛抬眼可望。走近,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大佛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高十五六米,宽十米左右,外貌清晰,面型丰满,嘴微闭,目微启,眉似弯月,慈眉善目,平视东方,神态安详,发成螺髻,线条流畅。第一眼,竟真有缩微的“乐山大佛”的感觉。
得知我准备写一写“牛角寨石窟”,仁寿县文物局留驻于此的工作人员主动当起了解说员。他说陆游在嘉州(今乐山)任上曾写过一首诗,这可以印证“牛角寨大佛”是乐山大佛的蓝本——“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这首诗证明,乐山大佛在修建之前,是在其他地方有过实验的。有专家确认,从目前四川发现的十几座大佛来看,牛角寨大佛在脸型、排水系统等方面与乐山大佛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比乐山大佛提前6年建成,可以据此认定,这个“中华第一胸佛”就是乐山大佛的蓝本。
不只一尊大佛,环绕牛角寨的岩壁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像2480尊。这些石像摈弃了门派的隔阂,儒释道三教合一。我在大佛右侧一佛龛前驻足细观,上百个塑像之动作、神态、服饰竟个个不同。唐代雕塑之精湛细腻,由此可见一斑。
大佛的头顶,四棵青松苍碧威严,与大佛一样,已存在了千年。石壁缝隙中,斜生出盘虬卧龙的古树,树枝如缠绕的千手,伸张天空,似乎是沟通天地的信使。星星点点的绿叶冒出来,嫩绿清新,在四月的风中摇晃,像宇宙间闪烁的星辰。大佛千年,巨石千年,叶落叶发亦千年,人间已是星移斗转。
《仁寿县志》记录了牛角寨一段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历史。《仁寿县志》载:“明末清初,张献忠三次入蜀,在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大西农民军曾两次攻取仁寿。崇祯十四年(1641),农民军自蓬溪入川南,兵分三路攻重庆,克仁寿,杀知县刘三策。清顺治元年(1644),张献忠军直驱入蜀,再次攻占仁寿城杀知县顾纯贻”。
相传,张献忠曾经以牛角寨为据点,进攻仁寿城。当地迄今还有“坐镇牛角寨,炮打夫子岩”的传语,“夫子岩”在牛角寨对岸,正是当年的战斗场所。
我对这一传说将信将疑,工作人员说,你可以上山顶看看。沿着景区还未打造完成的山道向上,白色油桐正开得泼泼洒洒。一路谨慎,上得山顶。山顶开阔,虽远小于瓦屋山桌山的平坦,但操练屯兵绰绰有余。在崖边的小路上行走,参照前方的悬崖,才陡然惊觉脚下的这条路竟然凸出于山的主体,立即仓皇跳离。
在一个角落,一块大石缸高倨于悬崖边。初看百思不解。小心下到石缸的侧方,“饮马槽”三个大字赫然入目。因为刻得深,虽青苔遍布,字的笔锋仍清晰可辨。看来,此地为古战场的历史是确凿的。只是,历史本身远比我们所知道的更加峥嵘丰富。再后来,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二刘争川”,国民党余寇胡宗南败走成都,牛角寨都一度是成都平原向南的第一道军事要塞。
战争烽火,依稀在目。凭空远眺,鹰头水库波光粼粼。暮色渐起,高家坝一派人间烟火的温暖祥和。更远的三岔湖隐约可见。牛角寨的背后,龙泉山起伏连绵,仁寿第一峰玛瑙山若隐若现。山的那边,就是繁华的成都天府新区。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纵贯高家镇的成都市红星路南延线即将修过来。藏在深闺的牛角寨石窟或将成为川南旅游线上一颗新的明珠。
新闻推荐
仁寿县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告 眉仁公资告〔2020〕第1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关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