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员上门 病患家庭有了好消息
张丹誉上门排查。
□本报记者 段小锋 郭侨 文/图
3月8日,星期天,对住在仁寿县普宁街道坝达社区纺织小区的李兰芳一家来说,周末和工作日并没有差别。像之前的很多天一样,他们一家四口都没有出门,吃点简单的饭菜,做点简单的家务。
49岁的李兰芳和50岁的丈夫冯志勇有两个儿子,24岁的大儿子冯辉患有重度精神疾病,让整个家庭的压力都重了不少,12岁的小儿子冯进也经常帮忙照顾哥哥。
冯辉3岁时,李兰芳就察觉到他与其他孩子不同,不喜欢与人交流。去医院检查后,冯辉被确诊为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发病时,冯辉常常感到身体不适,就躺在自己房间的床上,不动也不说话。发病时,他便用头部撞墙,胡言乱语,对接近自己的人拳打脚踢。
平时,肢体残疾的冯志勇在一家纺织厂上班,李兰芳靠卖猪肉挣钱。害怕冯辉出门影响到其他人,家人都出门后,就把他反锁在家里。
“以前我每天最多睡4个小时,有时候凌晨1点就要起床干活。白天在纺织街市场的摊位上卖猪肉,下午就去各大超市附近卖。后来,纺织街市场被取消了,没有固定摊位,生意也差了不少。”李兰芳说,她回家后还要清洗冯辉拉在床上的屎和尿,照顾他吃饭和洗漱。虽然辛苦,日子也过得拮据,但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至少还有着落。
“我把他生下来,无论他怎么样,我都要对他负责。”李兰芳一边说一边抹眼角的泪。她不怕自己吃苦,只希望自己能活得久一点,能照顾儿子久一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李兰芳就再也没有出去卖过肉,冯志勇也停工了一个月。每天可以多睡几个小时的觉了,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让李兰芳感到不安和焦虑。
对于这样的一个特殊家庭,坝达社区的网格员张丹誉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疫情期间,张丹誉每天下班回家前,都要与熬夜照顾大儿子的李兰芳聊聊天,用贴心的陪伴缓解她的压力。
“李大姐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从来都是笑呵呵的。她的儿子虽然有病,但没有打扰过四邻。大家对他们一家人都非常友善。”张丹誉说,自己曾见过李兰芳收摊回家时的背影,觉得她疲惫又心酸,就想力所能及地多照看这家人一点。
除陪伴开导外,张丹誉还在手机上设置了闹钟,每天提醒李兰芳该给儿子吃药了。考虑到他们一家暂时没有收入,张丹誉还经常自己出钱,买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趁着上门排查的时候送给他们。
“我已经向社区反映了你们的情况,目前正在联系先锋街市场的摊位。如果一切顺利,不久后你就能去那里重新开张了。”这是近日张丹誉为李兰芳一家带去的好消息。听闻消息,李兰芳脸上露出了浓浓的笑意。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望我,问我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李兰芳说,自己的儿子应该自己来照顾,自己的家庭责任应该自己来扛。社区对她的帮助,让她非常感动,但她也不忘自立自强,“哪家人不遇到点事情嘛,挺一挺就过去了。”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需要关爱和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家庭更需要得到社会的了解与接纳。对李兰芳一家来说,社区的关怀就像温暖的阳光,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盼。他们将不惧苦痛,迎难而上,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注:文中李兰芳一家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闵新记者郭侨)“今年的发展难免会受一点影响,但我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3月3日,在仁寿县藕塘镇食用玫瑰建设项目现...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