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轴转 10 天 每天只睡 4 小时
2月13日,陈刚离开武汉前让工友拍下自己与雷神山医院的合影 陈刚供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熊勇
●没有倒班 能干的就继续干,实在不行了就睡一会儿
●没有床位 毯子一铺被子一裹,倒头就能入睡
●一家上阵 建设者里有夫妻、兄弟,甚至还有父子
16日,是仁寿县龙正镇永新村村民陈刚隔离生活的第二天。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陈刚正在接受体温测量。此前,他作为四川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农民工之一,在工地上度过了难忘的10天。
2月3日,由中建三局承建、武汉地产集团组织实施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总体完成80%,急需大量人力进行水电安装工作。陈刚及其妹夫幸建军响应中建三局下属单位发出的“集结令”,与另外两个同事一车四人,当天去往武汉。
1月25日决定开工,2月5日主体完成。雷神山医院作为“基建狂魔”的又一建设奇迹,背后是许许多多像陈刚这样的建设者,是他们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
向着武汉逆行
“该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到了”
2008年汶川地震,远在甘肃创业的陈刚迫切希望回来,为灾区做点什么。无奈事业初创且路途遥远,重重压力让他最终未能成行。这成为他心里的一点遗憾。10多年过去,武汉的疫情再次牵动心弦,陈刚迫切地感觉到,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到了。
陈刚打工的众生和生态农业公司在福建、成都等地做得风生水起。春节前,陈刚从福建的工作地返回老家仁寿过年。随后疫情爆发,不能外出,陈刚天天待在家里看着新闻,武汉的疫情牵动心弦。
2月初,妹夫幸建军所在单位发出号召,组织工人前往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陈刚当即向妹夫提出与之同去。“我们家就两兄妹,都去,都染上病了怎么办?”一 开始,幸建军并不同意,但还是拗不过他。向单位汇报后,陈刚的水电安装手艺被相中,最终二人一同前往武汉。“小时候想去当兵保家卫国,没去成。后来想回来抗震救灾,也没成。”陈刚告诉记者,在外打工多年,见得许多凡人善举,这次终于轮到自己。想到这点,他抑制不住的心潮澎湃。
两人同去,得病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家人们各自藏在心里,没人提起,没人想提。
2月3日,陈刚、幸建军和两个同事一行四人出发,马不停蹄赶往武汉。4日7时30分,直接到达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在简单地整备分组后,一行人立即投入工作。
强度超乎想象
“吃了40年白米饭,还没吃过这苦”
“吃了40年白米饭,还没吃过这苦”。尽管来前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修建雷神山医院的工作强度之大、条件之艰苦,仍超过了陈刚的预期。
陈刚他们到达时,雷神山医院经过多日建设已初具雏形,陈刚所在的班组开始负责对医院的水电设备进行安装。尽管如此,工作强度丝毫没有降低。“连续工作10天,每天只睡4小时。”陈刚告诉记者,由于人手不足,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并没有倒班一说。能干的就继续干,实在不行了就倒下睡一会儿。由于工期紧迫,他们休息甚至连床位都没有。在板房里,毯子一铺、被子一裹,极度的疲劳让人顾不得寒冷坚硬的地面,倒头就能入睡。
令陈刚惊讶的是,他发现工友们有许多和自己一样,都是和家人齐上阵。“有夫妻、兄弟,甚至还有父子。”陈刚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组工友们年龄下至二十上至六十。天南地北地来到武汉,奋战在建设第一线。
在雷神山,人人都抢着干活,没有人会逃避。“尽管好多农民工兄弟文化不高,但我们都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在这种环境下,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偷懒。”陈刚说。“20年没干这行了,手艺都生疏了。”陈刚告诉记者,水电安装,那是十几岁出来打工时挣钱的本事,没想到还能用上。在工地上日复一日,他找回了熟悉的感觉,手上的动作也愈发熟练。
13日,陈刚班组的工作进入尾声,最后一次对已安装的水电设备进行巡查检修完成后,返乡的时候到了。临走时,陈刚戴着口罩,与雷神山医院拍下合影。
返乡集中隔离
“再给我一次机会,还是会去武汉”
返乡后,陈刚和妹夫就住进了集中隔离点。每天三次测量体温。这样的生活有些枯燥,但他也能理解。
每天看新闻时,陈刚一刷到有关雷神山医院的消息总忍不住点进去看看。要是看到某个照片或者视频里,有他亲手铺设的管道和设备,陈刚就感到心里有种莫名的鼓舞和振奋,这一次,他总算没有缺席。
有多少农民工参与了雷神山医院的修建?陈刚并没有掌握准确的数字。只能从休息时闲碎的聊天里知道,工友们来自天南海北。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他们从人群中匆匆地来;完成任务后,他们匆匆地离开又回到人群中。“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去武汉。”采访临近尾声时,陈刚谈起自己的感想。
雷神山医院静静伫立,忙碌的农民工已返回天南地北。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却永不会被忘记。
新闻推荐
(记者卜一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四川省疾控中心决定组建“四川省疾控系统对口支援湖北流调工作组”,自贡市疾控中心应...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