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大喇叭里 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四川日报 2020-02-06 06:02 大字

48岁村支书倒在岗位上

□本报记者 文铭权 樊邦平

2月3日,连续13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郑少华,因劳累过度致脑出血,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8岁。

郑少华是眉山市仁寿县高家镇英头村的党支部书记。有26年党龄的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村委会主任的回忆

从早8点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除夕没在家吃上年夜饭

“我是11时49分发现他趴在村办公室办公桌上的,电脑还开着。”英头村村委会主任骆平根回忆2月3日的情况,当天13时50分,郑少华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

英头村面积6.58平方公里。2185名村民中,长期在外务工并于春节前返乡的人员达680多人。对返乡人员逐一排查、对7户19人途经汉口的返乡人员实施居家观察、发放防疫宣传单……最近的工作一项接一项。

骆平根介绍了郑少华最近的工作:8时,喇叭广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9时,到隔离点看望被居家隔离村民,安抚隔离村民情绪并帮他们买生活必需品等;13时,挨家挨户排查每天返乡人员,发放防疫宣传单;晚上,在村办公室开会,汇总当天情况,布置次日工作,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郑少华没在家吃上年夜饭。

因返乡时在汉口站转车,一组村民高长彬一家4口被居家隔离。郑少华骑上摩托车,冒着细雨采购过年菜给他送去。

检查完7个居家观察点准备回家团年时,郑少华又接到5组组长电话,说长期不在家的贫困户高某回家了。他又立即骑上摩托车,送去米、油等必需品。

每到节假日,英头村牛角寨大佛寺都会迎来很多游客。这天中午,这里来了上百辆私家车。郑少华又赶到现场,和骆平根等村组干部极力劝返游客。“我们一起,用钢管把原有的两个景区停车场打围并设立警示标识,一忙就是大半天。”

在牛角寨值守的高明东说,除夕晚上,郑少华回去时已是凌晨2点过。

唯一的一次“缺岗”

摩托车还停在办公楼下,尾箱里放着口罩,人已经倒下

2月3日一早,骆平根和往常一样,先后前往村里多个执勤点巡回检查。之前,他每天都会在多个执勤点和郑少华碰头。而这一天,他们一次都没有碰上。“这是10多天来他唯一一次‘缺岗’。”

这一天早上8时,二组组长刘志伟听到郑少华通过村文化服务中心的喇叭,播报县里关于禁止场镇赶集的通告,“老远都听得到。”到了9时30分左右,他给郑少华打电话,想问给二组执勤人员发放的口罩什么时候送过来,电话无人接听。他想,郑少华头天很晚还在安排各组的执勤情况,也许广播结束后去睡回笼觉了,就没再打电话。

10时左右,四组组长高明德看到,郑少华的摩托车停在村办公室楼下。摩托车尾箱里放着口罩,“以为他准备出去给执勤人员送口罩。”

11时49分,骆平根发现他倒在村办公室办公桌上。13时50分,郑少华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

听到郑少华离世的消息,刚解除隔离的高长彬回忆起那个难忘的除夕夜,“给我们买了很多蔬菜、饮料。我给他菜钱,他不收。”

“他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榜样!”英头村70岁老党员高彬慧想起,对全村进行全覆盖排查的前几天,因人手不够,郑少华动员妻子、女儿,一起排查、巡查、回收口罩。

“英头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扎实。”高家镇党委书记鲜兵介绍,2013年起,郑少华任英头村村支部书记,先后两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近3年来,在郑少华的带领下,英头村种植枇杷300亩、桃200亩、柑橘100多亩,成立村农旅公司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然而,这样一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村党支部书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英头村的大喇叭里,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新闻推荐

“宅家”隔离 不隔离温暖与爱

全省各地提供全家共享文化大餐“宅家”隔离不隔离温暖与爱四川省广大群众自觉落实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少外出、...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