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聚焦2019年民生工程系列报道②

眉山日报 2020-01-13 06:01 大字

仁寿县文同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在上茶文化课。

□本报记者 黄海波 文/图

优美的乐声中,小小茶艺师们装茶、润茶、冲泡、运壶、分杯,优雅娴熟。冲好一杯香茶,双手敬上,他们举手投足间的那份从容优雅,让人动容。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小小的一杯香茶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喝茶、品茶,很少人会将此与小学生联系到一起。然而,仁寿县文同实验小学却让孩子们从进校第一天起,就学习茶文化课。一学期下来,通过潜移默化,茶文化课帮助学生雅品正行,养成“平心静气,不急不躁,谦卑有礼、虚静结合”的大气情怀。今年1月1日,该校38名“小茶人”圆满完成茶艺节目《茶韵悠悠》录制,登上四川电视台少儿春晚舞台。

文同实验小学以北宋期间在仁寿为官的书画大家文同之名为校名,是眉山市第一所“两自一包”(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改革试点学校。茶文化课是其特色课程之一,也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设置了独具特色且温馨的茶艺教室,为每周一次的茶文化课提供最强保障。

为什么每周开设茶文化课?1月10日,该校校长蒲春燕说,学校将茶文化课作为“育博达礼”德育课程下“礼韵”实践课程的特色载体,意在将学生的常规礼仪教育融入茶礼、茶道、茶艺之中,不仅让学生在悠悠茶香中受到中华传统礼仪熏陶,更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学会行为优雅。

“该校整体规划36个班。自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如今已拥有14个班,613名学生。”仁寿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同实验小学的招生极大地缓解了仁寿城区适龄儿童的入学难题。

每天清晨7点30分,在东坡区苏洵小学后门,二年级一班学生李书瑶和父亲李杰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望着苏洵小学的运动场以及几栋崭新的教学楼,李杰很心安:“孩子说,她喜欢这个学校。”

回想以前,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时,李杰还在为孩子到哪里上学而犯愁:“入学难,入近一点的学校更难。”变化来得很快:2018年,苏洵小学开始修建,像李书瑶一样的家庭由此获益。

“感谢政府积极新建学校,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难题。”李杰说。他们家离苏洵小学相距不到一公里,每天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将孩子送到校门口。

苏洵小学是以宋代文化名人苏洵命名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坐落于眉州大道与玉屏街交汇处,毗邻风景与文化并美的苏洵公园,按照省级示范小学标准建设,占地面积54.6亩。

“2018年,学校还没有建成招生,但政府考虑到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提前招收了一年级学生借读在其他学校,李书瑶就是第一批入学的孩子。”苏洵小学校长熊玉平介绍说,学校总投资近1亿元,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立,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完善。拥有室内运动场、录播室、探究室、实验室、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场所。未来,学校规划招收60个教学班,可满足2700名适龄儿童就读。

新闻链接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学有所教,决定每个孩子的未来,牵动无数家庭的悲欢,关系一个民族的希望。据悉,2019年,全市新建公办中小学10所,改(扩)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116个,新(改)建校舍53万平方米,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10.5%、353.3%。

新闻推荐

“听得到的微笑”为农民工架起“连心桥”

工作中的农民工服务中心专线接单员“您好,刘俊先生,根据您反映的情况,我们咨询相关部门后,建议您先持上班打卡记录、欠条等相...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