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绍权:73岁的“第一书记” 永不退休的“和事佬”

眉山日报 2019-11-29 08:15 大字

官绍权(右三)为村民讲解柑橘种植技术。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感谢你啊,官书记,要不是你,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近日,仁寿县石咀乡小石村村民陈秀英专程到村委会感谢该村的“第一书记”官绍权。

2018年,陈秀英为了让儿媳妇把户口转到小石村,曾经多次到村委会咨询。当时,统一的政策并不支持转户口,官绍权就给她耐心解释说明,并承诺一定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后来,户籍政策放宽后,官绍权第一时间联系了陈秀英,并帮忙办好了相关手续。

今年73岁的官绍权曾经在小石村担任了3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的每一户人、每一条路、每一项产业都如数家珍。2013年,因为年龄原因,他从党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来,进入休闲的“养老模式”。

2017年,仁寿县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落户石咀乡,需要流转大量土地。小石村作为项目的核心区域,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而小石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由乡上下派,对村上很多事情不太熟悉。得知这种情况后,在家休息的官绍权毅然站了出来,主动找到组织,希望发挥余热,继续为群众服务。乡党委考虑到他在小石村的时间长、村情熟和村上任务重的现实需要,同意他担任小石村的“第一书记”,专攻各种“疑难杂症”。

“当时,正好是土地流转的关键时刻,关系着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官绍权说,他刚刚上任,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不会骑摩托车,往往一走就是十几公里路。

最初,村民担忧土地流转出去以后,遇到项目失败,就没了收入。官绍权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时候是在村民大会上,有时候是在入户走访时,有时候是在田间地头相遇时。

后来,村民了解土地流转后产业项目即将带来的“红利”后,又出现了新的争执——公共边界谁多谁少?

户与户之间,官绍权不论亲疏,只认土地确权证书。但组与组之间,没有证书确定边界如何划分,组长和村民代表就容易产生纠纷。每到这个时候,官绍权就把双方带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劝说,公平细致地解决。

正是有了官绍权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在2018年年初,小石村仅仅用了22天就完成了1324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助推了项目顺利进行。

小石村9组村民伍小红从最初不愿意流转土地到现在连连称赞,最感谢的便是官绍权。伍小红家里共有5.5亩土地,每亩每年收取630元的租金,农忙时,她还在产业项目上帮忙,每天能收入50元。

“官绍权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学习,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当地乡干部说。

因为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官绍权都得注射两针药剂。有时候忙起来,下午那针就会忘记。家人心疼他,劝他安享晚年,他却坚持奋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他说,希望村里更加文明和谐,他愿意永远不退休,永远当“和事佬”。 

新闻推荐

解决就学问题 完善义务教育布局

本报讯(记者郭侨)近日,在位于仁寿县城区陵州大道东侧的成都外国语学校仁寿校区项目施工现场,数台挖掘机挥动着铲斗开挖土方,几...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