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美了环境惠了村民
分类投放垃圾。
本报讯(潘帅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7月17日早上,仁寿县板燕乡勇跃村的村民余慧像往常一样,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投放到家门口的不可回收垃圾桶内,将玻璃瓶、废纸废袋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以前家门口放了一只大桶,玻璃瓶、硬纸板、剩菜剩饭都扔进去,很快就满了。现在垃圾分类后,一些瓶瓶和废纸废袋还换成钱,垃圾的数量也减少了。”余慧告诉笔者,以前她不懂垃圾分类,总是什么垃圾都往一个垃圾袋里装,现在这样分类后感觉既卫生又实惠。
村民积极参与分类
自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勇跃村为每户村民分别配备了不可回收和可回收垃圾桶,在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放置了两个大的垃圾桶,每天早晨都有专门的转运员定点来收集,再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村民都能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村民们表示,虽然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为了提升生活环境,大家都积极响应号召,将垃圾分好类后再投放到相应的桶里。
“开头是有点不习惯,但干部反复给我们示范,现在我们也都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了。”村民王菊兰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进行着垃圾分类处理。走进王菊兰的家里,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她家院坝的一角就是垃圾分类主要场所。王菊兰说:“以前什么生活垃圾都混装在一起。实行垃圾分类后,菜叶之类的可以喂鸡喂猪,泥土渣滓用来做竹木果树的堆肥,瓶子、废纸、破铜烂铁等还可以卖成钱,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村上统一回收处理,真正的垃圾就很少了。”
曹文贤是勇跃村的一名垃圾转运员,每天负责清运各农户家的垃圾,如今他的清运车上装的垃圾越来越少了。“以前全村每天要拉两趟垃圾,现在每天才一趟,而且还装不满。”曹文贤说。
“垃圾分类卖废纸、废瓶那些,其实是小实惠,大的实惠是我们的环境卫生越变越好了,住起舒服多了!”王菊兰自豪地告诉笔者。
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为了顺利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当地乡村组干部、保洁员、转运员都成了老师和示范员,除了上门手把手教村民垃圾分类知识,他们还经常从垃圾桶里把未正确分类的垃圾捡出来重新分类。各村还将环境卫生、家禽家畜圈养、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中,建立了农户、保洁员、乡村组干部互相监督的评比机制,每季度开展“最美庭院”“最清洁户”“优秀保洁员”评比,同时还利用广播、墙体绘画和各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垃圾分类,逐渐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良好的日常习惯。
“通过免费配发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更多村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在家中就能便捷、规范地完成垃圾分类,有效解决了垃圾产生源头分类容器不到位、不标准的问题。”板燕乡党委书记李永健说,“现在的垃圾回收是总量少、利用多,全乡农村的垃圾总量减少了80%。”
目前,仁寿县正在以“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机制和“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配套、环卫一体化服务,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新闻推荐
顾客选购富锗贡梨“六月雪”。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潘建勇记者陈燕利文/图)“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安心、品质...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