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与共不言弃 捐肾救夫显大爱 梁瑞祥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眉山日报 2018-09-20 07:38 大字

吴菊英和张培忠一起在副食店整理货物。

一个平凡的家庭,丈夫肾衰竭,生命垂危,妻子挺身而出,为夫捐肾,历经风雨磨难,最终将丈夫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近日,在仁寿县珠嘉镇笔水社区,上演了这样一段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

天有不测

幸福家庭突遭厄运

对今年55岁的吴菊英来说,2016年,成为了她一生中最难忘却的一年。那一年,结婚34年的丈夫张培忠被查出肾衰竭,原本幸福的家庭突然乌云密布。

“我们从小就是一个生产队的,但是彼此之间不算熟悉。”吴菊英说,18岁那年,经过媒人正式介绍,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不久就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热忱,平平淡淡的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普通但不可或缺。

那时候,每天凌晨3点半,张培忠就要起床开始杀猪,然后去场镇上卖肉。天不亮就出发,中午吃饭时才回家,回到家后,他也一刻不停歇地帮助吴菊英干农活。婚后小两口生了一儿一女,由于踏实肯干,依靠着勤劳的双手,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1998年,吴菊英拿出家中的5万元积蓄,在场镇上购买了一个小楼房,一家人住在楼上,底楼就用来当门面,开起了一家副食店,经营小本生意。

“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从没有吵过一次架。”吴菊英说,原本以为一生就会这样平平安安地过去,谁知道丈夫突然检查出恶疾。那时候,张培忠天天高烧不断,去镇卫生院输液几天仍不见好,于是在吴菊英的陪伴下,他们去往县上的医院进行检查。为了确定结果,两人又前往省上的医院进行再次检查。拿到最终结果时,他俩谁都没说话,互相望着对方,都忍不住红了双眼,但也无法改变张培忠肾衰竭的事实。

回到家后,吴菊英四处打听,哪里有人得了相同的病,不管多远,她都要跑去“取经”,问问别人是如何恢复健康的。从曲江镇打听到一个中药偏方,她马上前去医院抓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培忠连吃几服药后,脸色渐渐好了起来。

就在吴菊英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时,谁料到,张培忠的情况却突然急剧恶化,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要求马上进行透析治疗。

危难之际

肾源匹配带来希望

从2017年9月开始透析,每次陪丈夫去医院,看着透析的场景,吴菊英都要背过身子悄悄抹泪。这一年来,这个一向坚强的女人不知道哭过多少回。

当医生告诉吴菊英,张培忠的情况如果不换肾,已经时日无多时,她感觉天都要塌了。与自己从来没有分离过的丈夫,如果走了,那自己应该怎么办?那一刻,吴菊英马上向医生说,自己愿意捐肾给丈夫,只要丈夫能好起来。但医生告诉她,首先要看肾源是否匹配,不是随便想捐就能捐。

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令吴菊英感到高兴的是,她的肾居然和丈夫能够匹配。一边担心手术过程不顺利,一边担心换肾后丈夫出现排异反应,在那几个月里,吴菊英的白头发都长了不少。

2018年6月31日,吴菊英和丈夫一起躺在了病床上准备手术。作为捐赠者,吴菊英要先于丈夫进行肾脏摘除手术。进手术室前,夫妻俩还互相加油打气,两个人的手术一共经历了10个小时。这10个小时是短暂的,不过是每个“一天”的一半不到,这10个小时也是漫长的,足够让一个人的生命延长很多年。

住院21天后,吴菊英和丈夫回到了家中。12岁的孙子趁着暑假,前来照顾爷爷奶奶。看着年幼的孙子每天为自己端茶送水,洗脚擦身体,吴菊英十分庆幸,感觉自己的付出不仅延长了丈夫的生命,还加深了全家的亲情。虽然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30余万元,耗光了吴菊英的全部积蓄,但她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真情可贵。术后一年每个月几乎还要花费2万元左右的检查费和药费,吴菊英的女儿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全部收入都给了妈妈爸爸。

大爱无言

患难与共迎重生

“也许是上天注定我们就是最适合彼此的伴侣,他的身体没有出现一点排异情况。”吴菊英说,现在,两人每天都是5点半起床,一人吃一碗麦片、一瓶葡萄糖和一个鸡蛋,然后出门散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丈夫比过去勤快多了,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可能这是一个农村汉子对妻子的无声感谢。

“爷爷,如果是奶奶生病了,你会捐一个肾给她吗?”“当然会啦,她也是我最重要的人啊!”听着爷孙俩的对话,吴菊英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如今,在吴菊英和张培忠的身上,各有一条伤疤,一左一右,成为了他们特殊的印记。两条长长的伤疤,外人看来是伤痛,但对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却是爱与重生。

新闻推荐

千人计划30人智库峰会 为仁寿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记者常坚)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眉山市委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发展示范市定位,建设全国...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