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本报记者 杜沁莲 郭侨 文/图

眉山日报 2018-09-06 07:56 大字

张劲松(中)和“张劲松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一起开展教育研讨活动。邓建霞和学生一起探讨课本知识。杨琼为学生讲题。杜建忠在辅导孩子们功课。古昌林与学生在一起。王凯林到学生家中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为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今年5月,仁寿县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榜样教师”活动。经过3个多月的寻找和量化评分,最终产生了“十大榜样校(园)长”“十大青年榜样教师”“十大师德榜样教师”“十大课改榜样教师”“十大乡村榜样教师”“十大榜样班主任”。在这60位榜样教师中,我们选取6位,记录他们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以传递榜样力量,弘扬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榜样校长张劲松

开创艺术教育新路径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基础文化知识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以艺术学科为载体,造就孩子们天天向上、情趣高雅的个性。”谈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张劲松如是说。

为了抓好艺术学科这一载体,张劲松在校长岗位上探索了十数载。

2002年至2008年,张劲松在仁寿县文宫镇中心小学任校长。期间,他主持实施了以“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双语”实验班教学,开创了全县小学首开外语教学之先河,也开启了他艺术教育的探索之路。

实验班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同时开设了音乐、美术、文学等课程,以及三年一次的艺术节,在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同时,更多的是造就了他们天天向上、情趣高雅的个性,这也是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做出的最好铺垫。

曾在实验班就读,后在意大利留学,现在浙江某单位实习的郑良宽回忆道,“我们班是在自然状态下分出的,学生有48人,高中毕业后,有32人升入重本。其中,考入北大1人,进入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有3人。”

在随后的艺术教育探索中,张劲松以仁寿仁义文化为基因,创建“4321”育人模式,让主题活动常态化。一步步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引书香启迪孩童智慧,用智慧浸润学生灵魂,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开创了素质教育新局面,其所在学校屡次荣获全国、省、市级殊荣。他亦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优秀校长,成了大家争先学习的榜样。

8月29日,离学生入学报名还有一天。为提前做好开校前的准备工作,当天早上8点,仁寿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张劲松便和老师们进行了工作衔接。11点,回办公室整理工作档案间隙,他接了5个电话,其中有3个是县内其他学校校长打来研讨管理方法的。

2017年9月,为进一步加强仁寿县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校长队伍,该县开展了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遴选工作。通过层层考核选拔,张劲松以极强的工作能力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脱颖而出。

随后,仁寿县教体局成立了“张劲松名校长工作室”,张劲松通过举办讲座、电话答疑、现场评价等方式,全方位指导工作室成员,并和他们一起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研究以及组织教育考察、搭建交流平台等,从而推动工作室成员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品牌创建。

同年,为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实现教育均衡战略目标,仁寿县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作为总校长,张劲松担负起为全县实现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探路、领航的重任。期间,为充分发挥仁寿师范附属小学和教育品牌的传导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成立了仁寿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集团直管本部校区、飞泉校区,委托管理文林一小。一年来,在张劲松的引领下,文林一小不仅环境宜人,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课改榜样教师邓建霞

让书本知识“活”起来

“邓老师,下学期是不是要学《生活与哲学》?听说哲学特别难,不知道我能不能学好!”

“有我在,不怕!”

8月10日,学生李怡然把她和邓建霞老师在微信上的一段对话发到班级群,即刻赢得了大家的点赞。

邓建霞是仁寿一中北校区的思想政治教师,为让书本知识“活”起来,她持之以恒进行课改探索,旨在把快乐学习的课改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

随着手机在高中生中的普及,学生到底该不该带手机到学校,成为师生们探讨的话题。针对这个话题,邓建霞在教《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时,组织学生举行“关于仁寿一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模拟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校领导、教育专家和教育界知名人士、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人等全部由学生扮演。

“从申请人提出申请议案,各代表表明意见,到听证代表和校方互动,再到自由辩论,教育专家点评……期间,我们都格外兴奋。大家在精心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带手机进课堂的弊端。”学生王毅说,每次回想起当时模拟听证会的情景,都觉得回味无穷,“邓老师的课除了模拟听证会,还有辩论赛、模拟实践、调查研究等教学实践环节,一节课下来,你会发觉,书本也是有生命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让邓建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为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新课改理念,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定位,邓建霞在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们知识,还挖掘其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付出总会有收获,也正是这种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她在教学中脱颖而出。2013年,邓建霞主研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行为研究》获眉山市第四届教科研小课题成果二等奖。2014年,她代表眉山市参加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第27次学术年会,在同课异构活动评选中荣获优秀献课奖。2017年,她所任教高2014级3班的政治平均分位居全校第一,她也因此荣获2017年度政府津贴三等奖。

“我目前正在着手《用生活教学达高效 化抽象为具体提质量》的课题研究,以此来例谈《生活与哲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帮学生赶走畏惧《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的思想包袱。”8月30日,话刚落下,邓建霞又开始忙着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了。

青年榜样教师杨琼

乐于成为“工作狂”

早上7点到校,晚上8点半回家,备课直到深夜——这是仁寿鳌峰初级中学教师杨琼的日常时间表。一张书桌、一盏台灯,陪伴34岁的她度过了无数个忙碌又宁静的夜晚。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已经带了4届毕业班的她是同事和家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工作狂”。

作为语文教师,杨琼特别喜欢通过周记与学生交流。曾经有一名女学生,初一的时候由于性格内向,感觉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经常郁郁寡欢,且经常把这些心思写进周记里。杨琼每每仔细阅读后都会耐心地写下留言,有时候,她的留言甚至比周记本身的文字还多。通过字里行间的交流,该女生渐渐解开心结,并与同学打成一片,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以前同时带三个班,每天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给学生的周记留言。”杨琼笑道,甚至有时候上厕所都会带上一本周记翻看。“有的人说,带三个班,可以每周只看一个班的周记,轮换着来。”杨琼却宁愿自己累一点,也不能有“不平等待遇”。

在孕期,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太多课程,直到第二天要分娩了,杨琼才让爱人到学校帮她请假。生完孩子,刚刚足月,她又回到了熟悉的讲台。当时学校分了实验班、科训班和片区班,学生的基础依次递减。虽然带的是片区班,但通过她的努力,其所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却异常喜人。

“琼姐,喜欢你的微笑,感谢你在我们犯错时给予我们的宽容,我们永远都爱你!”因为有爱,学生们会在杨琼嗓子不适时递上一颗润喉糖,会在她生日时集体写上一本厚厚的留言,会在课间操时塞给她一颗糖或者一个苹果,会在QQ上与她彻夜长谈……真心换真情,师生间的感情在相互尊重间日益浓厚。

县上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要上示范课、举办专题讲座。尽管学校的教学任务已经让杨琼压力在身,但她欣然接下任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准备,让每一位前来听课的教师带着希望而来,带着收获而归。因其多年在教学领域取得的成绩,眉山市名师工作坊将她吸纳为成员。她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珍惜每一次机会,观课议课、区县送课、交流研讨。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它让我有成就感。”杨琼笑着说,她将一直为其钟爱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乡村榜样教师杜建忠

愿用一生扎根乡村

9月3日,是仁寿县中农镇小学校马鞍校区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从1991年调来这里任教,杜建忠每天都对每一个前来上学的孩子微笑致意。这么多年来,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开校门、教室门和办公室门,和学生们一起打扫校园卫生、清理厕所;排查安全隐患,管理学校财产,巡视处理突发事件……他就像这个学校的“大管家”,操心着方方面面的事情。

马鞍校区地处三县交界处,交通不便,条件不好。早些年,吃菜要走路到场镇上去买,喝水要靠自己挑,艰苦的条件留不住人,杜建忠身边的同事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多年来,没有缺席过一节课、旷过一天工,他总是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现在条件好一点了,我们要尽量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杜建忠笑着说,今天的午餐是芹菜炒肉、素炒莲白和番茄蛋汤,这都是学生们平时最喜欢吃的菜。

关心学生们的生活,也关心他们的成绩。由于乡村教师短缺,如今,杜建忠身兼数职,任教数学、品社、体育和微机课程。微机课程对他来说难度不小,他每逢到县上参加交流学习,都会谦虚地向他人请教,有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打电话咨询自己的儿子,一点一滴的琢磨,只为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学生。

暑假期间,大多数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与杜建忠商量是否可以利用假期教他们更多的知识。杜建忠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在家里开起了“小课堂”,为孩子们做免费辅导,指导他们完成各科的暑假作业。

“比起物质上的关怀,孩子们其实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抱着这样的信念,杜建忠经常进行家访,最远的学生家有4公里路,来回步行要两个多小时,但为了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学会关心与赞美孩子,他执着地走在每一条乡间小路上。

尽管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比较拮据,但面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杜建忠却显得十分“大方”。2009年,有个单亲家庭的学生,父亲不幸患病,为了让他继续求学,杜建忠每一期都主动承担了他在学校的一切费用,让他消除了经济负担带来的后顾之忧。

“乡村教师与县城教师相比,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愿不愿留下来。”虽然工作内容繁琐,授课任务重,在乡村工作了32年,教了29个毕业班的杜建忠早已下定决心要扎根乡村一辈子,帮助更多的乡村孩子飞得更高、更远。他笑着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不会离开他。”

师德榜样教师古昌林

桃李遍地的“古爸爸”

9月1日,是仁寿县满井镇初级中学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初二3班的学生一个个带着蓬勃朝气,言笑晏晏地走进教室。班主任古昌林满怀热情地迎接每一个学生。

按照惯例,古昌林的第一件事是检查学生们的英语暑假作业。“我们班的英语成绩要差一点,就要想办法不断提升。”为此,他建立了一个家长微信群,每周把各科作业发在群里,希望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孩子学习。但是有的孩子,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不识字的老人们无法进行作业辅导。尽管古昌林不是英语教师,但仍然坚持每周一中午利用休息时间,亲自挨个检查英语作业。

从教32年,古昌林一直从事化学教学。经过多年研究,他创新地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调整了顺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化学名人居里夫人的丈夫是谁?”每次带新的一届学生,他总是在第一节课堂上抛出这个问题,几乎每次都没人回答正确,但这个问题却勾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然是居里啊!”答案一出来,每每引得笑声一片,但也让学生们对这个幽默的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古昌林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 “激励式”“情境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探索实践“学、议、教、练”等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注意增强师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古昌林对学生关怀备至,不少受过他帮助的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古爸爸”。

古昌林1986年至1992年在虞丞乡执教,之后就调往满井镇初级中学。但他心系仍在虞丞乡求学的贫困学子,当他知道有几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初中毕业后无法上高中时,他开始四处奔忙。他一方面向学校争取减免学杂费,一方面把自己的家收拾出来让孩子们免费吃住。拥有三个房间的家,他和爱人住一间、女学生住一间、男学生住一间,在物质相对匮乏的90年代,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帮助一个个孩子实现了求学梦。

“我和孩子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他们现在很多都和我一样,从事教育工作。”古昌林回忆道,曾经在他家住过的一个孩子叫刘胜利,有一次半夜两点突然腹痛,他立即带着这个孩子前往乡医院,谁知乡医院的医疗条件不够,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当时的区医院,一直折腾到将近天亮,孩子的病情才得以好转。在将孩子送到家中休息后,他又立刻前往学校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刘胜利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师范学校后,通知书寄到了学校,古昌林就骑着自行车,耗时半天,把通知书送到了他家。“没有古爸爸,就没有现在的我。”每每说起古昌林,刘胜利总是满怀感激。

古昌林陆陆续续帮助1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求学梦,他的脚步遍布全镇的山山水水,用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动人赞歌。

榜样班主任王凯林

3分钟为学生化解烦忧

8月31日,仁寿县富加镇新富九年制学校入学报名的第一天,学生李茵在母亲陪伴下报完名,还未走出学校大门,便带着一脸的委屈回到了班主任王凯林的办公室。

“凯哥,这才刚开学,我妈妈就一直唠叨着让我预习。”就在李茵说话间,其母亲紧随着进入了教室,“王老师,我们说的话不管用,还得你帮我劝劝李茵。”

看着眼前的一幕,王凯林笑了笑,他走到李茵身边,俯下一米八的身高,悄声和李茵谈话,李茵就乐呵呵的挽着母亲的手臂回家了。“时间刚刚好,3分钟。看来还是凯哥有办法,他说的话没人不服。”在旁的学生一边看着手表上的时间一边笑道。

“3分钟化忧”让王凯林成了学生们心中的偶像,同学们对他的称呼也由“王老师”变成了“凯哥”。“我的诀窍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和孩子们处在同一个心理角度。”王凯林说,“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可我们又习惯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所以只有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

诀窍说起来简单,要想把好度,也不易。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家访成了王凯林课余时间的必修课,他说家访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也可以让他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让我能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我厌学那段时间,凯哥成了我家的常客,每个周末他都会骑着摩托车到家里来找我和家人谈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小阳心里依旧充满了感激,“印象最深的是有个下雨的周末,凯哥在回家的途中,因为路滑,连人带车摔倒在公路边的沟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立马就哭了,觉得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就是那一刻,我才决定要好好学习。”

在王凯林的帮助下,因为家庭原因出现厌学情绪的小阳重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在2014年中考以560多分的成绩顺利升学。同样,因为其文科成绩不理想,在九年级上学期开始想放弃学业的小智,也在王凯林的数次家访谈心中重树信心,并于2017年升入职业学校,在校期间,还因表现突出,获得了眉山市第九届中职学生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

除了家访,王凯林每天还要主动和情绪不佳、表现异常的学生谈心,并耐心陪学生记录好每次的谈话时间、谈话内容要点,以及以后的感想和打算,以方便观察学生的整改情况。此外,他还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用加减分的形式,对每个学生每天的答题情况、健身情况、劳动情况、表现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价,并及时将信息向学生家长反馈。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7—2018学年,他便走访学生26人次,开展面对面谈心121次,收集访谈记录96份。

新闻推荐

发现西南宜居地带 三大地貌单元交会 留给国人的财富

在我国西南的三大地貌单元——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会地带,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宜居地带。在这片海...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