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看得几清明 ◆福 舟

淮河晨刊 2018-04-11 16:17 大字

说来也怪,前几日还是艳阳高照,暑气拂面,转眼就阴冷逼人,凉雨飞溅,时令如此准确地应和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千古一诗。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每年清明,我都感慨万千。我感慨古代先贤的伟力,是他们把这个节令把握得如此精准;我感慨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他们把清明演绎得如此悲怆伤感:“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时间总是在无声无息的流淌,但清明节永远都是慎终追远的节日。她就像一丝丝忽隐忽现的金线,牵着你,伴着你,拉着你,走近你,在你心牵梦挂的地方停停步、歇歇脚,任思绪像飘逝的流云,追溯过往,怀念血亲,几度哽咽几度愁,几度惆怅几度忧。就这样,我的清明延续了55载……

我少年的清明是懵懂的。那时随父上坟祭扫,袅袅青烟增添了许多奇思妙想:是不是祖父在抽大烟袋?莫不是奶奶在坟里烧火做饭吧?爷爷奶奶很早就走了,没有留下照片,自然脑海中就没有储存任何印象。稍大一些,父亲曾给我叙过他父母的一些事,说来说去,只是那么几件,其中刻在心间的就那么一件。那还是上个世纪大跃进年代,奶奶忍受两天的饥饿,把讨来的3个红薯带到爷爷的病床前。这场景,我想象了好几幅画面,时而清晰时而遥远,但定格下来的,就是奶奶瘦削的手和爷爷混沌的眼。画面的背后,自然透视着中国传统妇女的坚忍、执着与温情。

我青春的清明是贫困的。上了中学的少年自然明白了些许事理,知道了好多传说,也读了不少关于清明的诗词歌赋,最熟悉的当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最感怀的还是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19岁那年的清明,父母亲为了备齐上坟的供品,连续喝了一个多月的菜糊糊。望着母亲精心制作的饺子、菜圆子和果品,饥渴顿时涌上心头。如果说饥渴是身体的本能,玩耍则能苦中作乐。我青春的清明,常把玩乐蕴藏在习俗之中。古时候的清明,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习俗。如今的淮北地区,主要习俗是植树与插柳。那时候,我们兄弟四人总是把祖父母的坟修得高高的,然后把柳条插了一圈又一圈,犹如圆圆的苍穹。那圆一直藏在我的心中,今年祭拜祖父母时,我们兄弟四人想起青春时的清明,那故去的青春不甚远去,还是清晰如昨。勾起记忆情愫的,是那敬献供品的虔诚和兄弟玩耍的纯真。

我中年的清明是心痛的。2008年,那年我45岁。大年初二,90岁的老父亲瞬间走了,走得很安详,也很满足。从那年清明开始,父亲一次一次来到我的梦中,他时而吟诗高歌,时而挥笔运腕,时而嘱咐叮咛,时而依依不舍。那无数个“时而”勾勒了一个父亲丰满的形象。父亲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当过教导主任、做过小学校长。在封闭的小乡村,他也算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名人”。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家有一股浓浓的书卷味,温馨而又热闹。每当夏夜,父亲都要仰望星空说故事:什么“孟姜女哭长城”“姜子牙垂钓”“刘备三顾茅庐”;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父亲是温厚的长者,就是在被打成右派时,也从不失青云之志。在我们大队的审讯室里,面对造反派的叫嚣,他据理力争,饱受了不少“革命老拳”。望着“鼻青脸肿”的父亲,在一个秋月高挂的夜晚,我独自离家,来到清清的小河边,面对星空中的一轮皓月下跪,祈求嫦娥姐姐的恩赐,可我并没有感动上苍,“狗崽子”就像枷锁一样牢牢地套住我,直到“春风杨柳万千条”。父亲“解放”回家,抱着我,吻去了泪水、忧伤,带来了欢欣、鼓舞,温暖的手又重新牵着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中年的清明满是记忆的伤痛,那一帧帧胶片刻记的是永久的思念。想父亲,那是一种魂牵梦绕的彻爱;想父亲,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不舍。卧在床上,迷离的眼前,父亲唱京剧的神韵、教授学生的神态和我婚礼上开心的笑脸……总是不停地变幻。这变幻,幻出了家人深情的点赞:九旬老父,仁寿圆满,义能排难,信可行善,穷戚沾惠,村翁知名。归葬故里,倾苍相迎,哀感乡里。儿女立志,父训牢记,平心平实,一辈平安。

我渐入老年的清明是满足的。很喜欢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多年来,经历过不少生死离别,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有了平静的心态,但亲人离去,还是钻心般的疼痛。去年4月9日夜11时许,弟媳来电说母亲撕裂般的难受,“打120”,我一边应答,一边急忙穿衣赶往医院,途中不到10分钟,母亲就不行了。急救中,我泪眼凝望着监护仪,那上下起伏的信号,给我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满满的希望。可是,母亲还是走了,她平静地躺在冰凉的棺中。那一幕经常在我的梦中浮现,“母亲,您老不冷吗?”每一次,我都想拉起母亲,每一次,我都梦醒子夜,泪满枕巾。母亲走时91岁,属于圆满归寂。她很满足,她看到了我们兄弟姊妹家家红火,也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母亲,请您放心!那拿几个玉米就被吊起毒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我新时代的清明是豁达的。今年的清明,我们一家三十多人围在父母的坟前。我们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棵新枝,植一腔缅怀。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故事。我向父母汇报了“平心、平实、平安”的“三平”家训,教育孩子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存一颗善良之心,经得住诱惑;干一项实在工作,忍得住寂寞;守一生规矩,立得住人品。

我的清明,有我的滋味。在我看来,清明是一个寻根问祖的节日,也是一个血脉绵延的节日。我将延续我的清明,用一束鲜花、一抔黄土、一桌供品,与亲人心动,放纵感情,亲吻大地……

新闻推荐

市场监管总局第1号通告:美西阳光玉米片等4批次食品不合格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18年第1号〕近期,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薯类和膨化食品,糕点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3类食品314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