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美丽校园 记省特级教师章晓斌

眉山日报 2021-09-22 07:17 大字

带领学生做实验。

秋季开学之时,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教师章晓斌在教学的同时,也在忙着筹建新的科普教学实验室,他介绍:“青神中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后,一部分教学区划给了学道街小学,新筹建、改造的实验室比以往的更宽敞、明亮,新装备比以往的更先进、完备,教学、实验更广泛、优化。”

“章晓斌对科普教学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该校校长欧建说。从仁寿师范学校毕业后,章晓斌辛勤耕耘在科普教育的讲台上,已整整25年,他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执着播撒科学的种子,让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

他长期担任学校科学教师、科技总辅导员,利用科学课、校外实践、科创社团等,带领他的团队培养和指导了上万人次参加科普活动。辅导学生的竞赛项目作品从2003年起至今,参加了历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100项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全国奖励6项、国家专利1项、省一等奖8项、省二等奖13项、中科生物创新奖2项。指导学生创作的科技小论文在《科学课》杂志发表3篇,获国家级奖励101篇。

章晓斌因此受到多次褒奖,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科技教师、四川省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全国教研系统优秀教师、眉山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今年9月,章晓斌获“四川省特级教师”称号。

□苏兴全 文/图

服务家乡的实践者

坚信“科技活动是培养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和创新思维的摇篮”,带学生搞活动、做实验、搞发明,几乎成了章晓斌生活的全部。为此,他密切关注本土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脉搏,创造性地提出活动课题,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

青神县是闻名中外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2003-2004年,章晓斌带领孩子们以“青神竹产业发展调查”为课题,通过实地调查访问、查阅报刊资料,研究竹产业取得的辉煌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青神竹产业的合理化建议。例如在调查中学生提出的“建立竹产业协会,创建竹艺一条街,实施品牌战略”建议,得到了青神县政府政研室的高度重视。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后,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又进行跟踪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17年后的今天,青神县“竹产业一条街、竹林湿地、竹里巷子”等陆续建成,这对当年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前瞻性的建议和巨大的成绩。当年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郑语诗,现在已经是上海天华建筑设计院的高管,她带领团队设计的“西安博物馆”获全国建筑设计一等奖。她在与妈妈的微信对话中写道:“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章老师组织的‘关于竹产业研究’的系列活动:参观访问、作调查、搞研究、写报告……从此开启了一种高效的思维活动。在章老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关于竹的想象作文,获得了老师的好评;创作了一幅科幻画,也获得了好评。章老师给予我的这种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始终激励我不断探索。”

2004年5月,章晓斌带领学生在基地实践时发现农村乱砍乱伐造成山体滑坡的问题,于是开展了“人人争当生态守护人”的活动。当初只是希望搞一次环境教育活动,而在市、县水利部门的关心下,活动得到了省水利厅的高度重视。

当年11月4日,四川省“保护水土资源,人人争当生态守护人”活动启动仪式在青神县举行,该活动被中国水网、中国水利监测网等多家媒体转载。11月,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青神县白果乡官厅坝村筒车河小流域内建成了“四川省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教基地”,并决定长期开展水土保持科技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水土保持课程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2005年,章晓斌完成了校本教材的初稿《千秋水土 万事之基》,印刷3000余本,2018年完成了校本教材定稿《水土保持》。该教材运用于指导基地环保教育实践,多次被市、县水利部门运用于学术交流。2014年5月,他主研的课题《知行合一的水土保持环境教育策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课题研究论文于2013年11月被人民教育编辑部评为“优秀论文”;2020年,实践基地被省水利厅等确定为“四川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科学研究的引路人

章晓斌是孩子们科学研究的引路人。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校不得不在板房内上课,可就算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也没能阻挡章晓斌对生活的观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的引领。在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后,班里几个孩子带来的生态瓶里都有福寿螺的踪影。章晓斌很“敏感”,马上找学生来询问,孩子们说现在稻田里到处都是福寿螺。福寿螺这种外来生物已经泛滥成灾了?章晓斌一边思索,一边下定决心带领孩子们一探究竟。

四月和五月的每个周末,章晓斌带领科技小组的同学走遍了县城周边所有的沟渠、稻田、湿地。他们观察福寿螺产下的卵,查阅了福寿螺的繁殖能力;调查福寿螺的生活区域,了解福寿螺的入侵范围;研究福寿螺的进食情况,走访了解福寿螺给农业、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为了方便学生观察,他还组织学生捕捞福寿螺,模拟稻田群落,为福寿螺建造一个个生态瓶,长期饲养福寿螺,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细微变化,并带领学生改变生态瓶中的环境条件,研究福寿螺的危害。他们做了“福寿螺吃些什么?福寿螺对小环境有什么影响?福寿螺如何与小鱼争夺食物?”等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后,孩子们知道了“生态瓶中的水、空气、植物、动物都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整体。最后,章晓斌指导章越扬和罗威林两位学生,完成了小论文《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对稻田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与试验》的撰写。

2009年,该项目参加第24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颁发的“中科生物创新奖”、全国“小实验家能力奖”。这是眉山市第一次在该项大赛中获得的特别奖励,为眉山青少年科普教育写下了新的篇章。该项目在成都比赛期间,原省评委主任曾祥伟、原省科协副主席刘进等领导予以了高度评价。

面对荣誉,章晓斌却说:“这没什么,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培养一颗勇于创新的心!”章晓斌用自己的努力,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幼苗”的呵护者

章晓斌启发孩子们不仅注重科学课堂上产生的科学问题,而且引导孩子们把研究延伸到课外。学生刘佳丽的爸爸特别喜爱种兰草,“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建兰的生长与开花呢?是温度、湿度还是光照的作用呢?”喜欢刨根问底的刘佳丽向老师提出问题。章晓斌敏锐地注意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和教育的契机,于是在他的带领和策划下,他带领老师团队和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建兰种植户的指导下,就“环境因素对盆栽建兰生长的影响”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种植、观察、实验研究。

2013年,学生刘佳丽、黄子姻、周语翰的研究论文《环境因素对盆栽建兰生长的影响》参加了第28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层层选拔荣获“中科生物创新奖”(全省中小学共10项)、安捷伦科技立志奖(全省中小学仅7个项)、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县教体局主要负责人赞誉道:“学道街小学的科普教育已成为青神县教育的一张名片。”

章晓斌是创新幼苗的呵护者,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创新的火花更需要随时去唤醒、去点燃。尊重孩子的想法,去发现、去呵护,这就是他的教学之道,更是让孩子成长的法宝。

2007年学生贺彦在节水教育活动中提出:“是否可以二次利用洗澡水、洗衣水、洗菜水来冲洗便池。”他和贺彦一起画设计图、买原材料、做模型、调试实验,天天聚在一起思考、探索、研究、做模型,三个月后,一款专为普通家庭使用的“楼房家用废水冲厕装置”问世。2007年4月13日至16日,贺彦的科技发明《楼房家用废水冲厕装置》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获得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发明一等奖。这是眉山在该项大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学生科技发明项目一等奖。

2018年,学生余卓洋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在一次去幼儿园参观时,余卓洋发现有的幼儿园因为场地有限,小朋友们午睡的小床需要在教室和阳台之间搬来搬去,非常辛苦。他来到学校找到章晓斌,将解决这个问题的念头与老师交流。从那以后,每天一放学,章晓斌便带着余卓洋来到附近的幼儿园,测量小朋友的桌子、小床、凳子的长度、高度,一起查资料、画图,做实物、调整修改,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经历多次尝试,在他的指导下余卓洋终于制作出实用有效的作品“翻翻乐幼儿桌床箱”。2018年3月,余卓洋带着他的《翻翻乐幼儿桌床箱》,在第33届四川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向多位专家进行讲解演示,得到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赞扬,最终该作品荣获四川省创意一等奖,他也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创意之星”,同年8月,该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荣获全国优秀创意奖。

此后,余卓洋也成了市内有名的“小创客明星”。他先后共5件发明作品获省级奖励、包括2项省一等奖,1项作品获国家专利;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少先队员。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章晓斌及团队负责的科普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四川电视台多次报道该校科普教育实践活动:2017年12月,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对该校科普教育进行了专题采访, 2018年2-3月,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多次播放了专题节目《创能小子》《向着创造之路迈进》。2019年1月2日,章晓斌的个人事迹被本报以《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题进行了报道。他说:“作为一名科技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更多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学生,实现创新的梦想。”

新闻推荐

我为群众办实事 志愿服务暖人心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端)“水稻早已成熟,家里没有劳动力,收割机又去不了,这可咋办哟?”近日,望着自家地里无法及时收割的...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