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企业家说
凡立美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厨具抛光打磨。 杨美建摄
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50MW重型燃气轮机完成总装。刘岗摄
纯电动的长续航工业级无人机,让大面积的测绘应用、长时间的安防巡查成为现实。 受访者供图
斑布进入美国市场。 受访者供图
新希望集团生猪养殖场。新希望集团供图
2020年,注定会成为很多人的不平凡。
年初,我们采访一位企业家,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去。”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在修改手里的企划案。那一刻,他可能更想表达的是,“无论如何,我也要想办法挺过去!”
一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逆流而上,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块块拼图,组合成这个特殊年份里四川经济的图景。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在距离告别2020年还有8天的今天,我们选择回访其中的5家企业,讲一讲他们现在的故事。这是属于他们的故事,也是属于四川经济发展的故事。
分析
1
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力度的加大和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随着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实施,消费市场信心不断提振,四川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经济正稳步恢复。
2
上半年,全省经济经历了从一季度明显下降到二季度企稳回升的艰难转折,除GDP增速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增速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回升态势,均好于全国,居全国主要经济大省前列,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3
前三季度,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恢复到常态化水平,为服务业增长奠定了基础。在政府投资带动下,市场投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经济活动一个亮点。
切片故事
创新突破
像在沼泽地里闯出一条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彧希
作为G50发展中心的副主任,孔祥林今年干了两件大事:找资源、做试验。
G50发展中心,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内部,是个特殊的名字——是个产品名,它的全称是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以一个产品名来命名一个部门,这在东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国重器”——燃气轮机是涉及能源领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装备,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由于设计难度极大,数十年来,燃气轮机高温部件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技术在我国仍属空白。为啃下这块“硬骨头”,2009年起,东方电气集团组建100余人科研团队,先后投入近20亿元资金推进研发攻关。“我们计划今年进行带载试验,这是考验所有设计性能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实现商业化的前提。”用孔祥林的话说,“是骡子是马,要牵出来遛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脚步。“春节前后,我们要更换一些动力设备,但因疫情,国内供货商都停产了。”孔祥林说,那些天他每天都急得团团转。令人感动的是,不少供货商听说是G50,纷纷把交货时间排到最优级。
这还不是最难的。5月12日,东汽正式开始设计转速下的带负荷试验,“隔一天做一次,从20%负荷开始,慢慢往上升。”由于技术封锁,带负荷试验根本没有经验可循,前路充满未知艰险。
一次试验中,调整功率时出现燃烧振荡,“这是最可怕的现象之一,有可能在10秒左右就造成高温部件的损毁。”
“立刻停机、检查!”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最终排查燃烧器局部结构产生裂纹。然而,这个小小的裂纹,修补起来也不简单。孔祥林说,东汽下属的金工分厂、材料研究中心/表面工程研究所、重型二分厂、焊接分厂的技术人员,都全力支持燃烧器修复,仅20天就修复好了8个燃烧器,“这是奇迹。”
事后回忆,孔祥林觉得,“这就像在沼泽地里闯出一条路。”
11月27日,东汽燃气轮机整机试验室里,在众多院士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东方电气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达到满负荷,各项运行指标正常,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微访谈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访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晔
记者:在不平凡的2020年,最大感受是什么?
许晔:在忘我的工作状态下,我们今年实现逆市上扬:新的生效订单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达到3.45亿元,与去年相比几乎翻番。火电领域,我们的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已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今年并网发电的华龙一号,运用了我们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目前最长的机组叶片;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达到满负荷运行;新材料也实现突破性发展,营收达到13亿元,而在3年前,这个数字只有3亿元。正是由于我们注重自主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在主要涉足的领域里,变成世界级水平。
记者:2021年,企业有何打算?
许晔:2021年,我们的生产任务已经排满,希望订单、营收、利润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从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多做贡献。同时,要在如何抓好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如何延伸国内供应链上下功夫,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切片故事
扬帆出海
把生活用纸卖到全美最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碧红
最近一周,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CEO李丛峰忙得连轴转:率领公司核心部门管理团队逐一到国内销售区域中心,向一线员工面对面宣贯2021年的公司发展计划。
宣贯工作,本来并不需要公司最高层领导来做,但李丛峰却很坚持,“这样既降低层层传导的消耗,确保每个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理解都在一个频道上,更让管理团队成员不断复盘计划,梳理问题。这是工作方式上的一种创新。”
创新,正是斑布突围传统造纸行业、大举迈进国际市场的一把秘钥。
2014年底,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面向市场正式推出全球第一款竹本色纸品斑布。短短5年,斑布不仅迅速占领全国市场,更一举占领美国主流市场。仅2020年4-8月,向美国市场发出的货物价值约7000万元。
“年纪轻轻”的斑布是怎么做到的?在李丛峰看来,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类白色生活用纸,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原材料或者废旧再生纸进行生产制造。斑布通过技术创新,首次成功利用竹子作为原材料,无论是环保还是可再生资源利用,都取得重大突破。
从2018年开始,斑布开始规划海外市场。企业不仅设计出系列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申请了在美国的babo商标注册,还严格按照当地要求完成所有市场准入条件。
2020年初,斑布与美国最大的药店连锁CVS Pharmacy达成合作协议,成为其首个非木浆纸品牌合作商,并在其全美9700家门店上架。春节过后,斑布正式进入美国市场,4月起出货量逐步增长,6月单月出货量就已达149个标准集装箱,此后订单量持续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海外订单暴增,斑布随即作出重大生产调整:在眉山青神及绵阳安州两个工厂专门抽出5条生产线保证外贸订单出货;在青岛及深圳两个主要港口城市迅速引入外协加工厂,负责外贸单品的分切包装。
“目前美国市场上,同规格产品售价是3-4美元,但斑布可以卖到10.99美元,还供不应求。”李丛峰说,如果不是受限于眼下的生产能力,一旦火力全开,2020年完成1亿美元的销售额都不是问题。
微访谈
创新不是张口就来,而是不断迭代更新
——访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CEO李丛峰
记者:斑布虽然做的是传统产业,但做事的方法似乎并不传统。
李丛峰:斑布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和互联网思维的重视。目前,企业每年投入技术创新的经费达到6000万-7000万元,员工不少来自于微软、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市场开发,同时通过学习互联网企业推崇的产品文化,即在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问题复盘,减少错误发生,大大提高效率。
创新不是张口就来,而是要通过不断地迭代更新,才能真正走向科学、可持续发展。
记者:怎么看待2020年斑布在海外的逆势突围,对2021年有哪些期待?
李丛峰:2020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场危机到来之时,我们企业做出快速反应,无论线上线下,或是新零售、海外市场等方面都做出很大调整。面对危机,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机会在哪里。展望202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品牌向善的核心发展理念,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切片故事
转换赛道
小碗筷也有大市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明海
“今年以来,我们的不锈钢筷子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销售10万多双。”12月23日,四川凡立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海培向记者介绍。疫情之前,凡立美以餐具外贸出口为主。疫情发生后,暂时失去出口订单的凡立美,今年却交出一份不逊往年的成绩单:餐厨具销售额超2000多万元,其中新开发的包括不锈钢筷子、熊猫夹、分餐盘在内的分餐餐具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从危机初期的“阵痛”,到思考之后果断换“赛道”,再到下半年在新“赛道”上的深度延伸——用向海培的话来讲,今年以来,凡立美走过了一条不平凡之路,要想“活下来并且活得好”,就必须在危机中不断寻找新机遇。
时间回溯至11个月前。春节前夕,向海培正准备向中东客户交付刚生产出来的两货柜出口订单产品,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一边加强疫情防控一边思考公司出路的向海培,一时陷入迷茫。4月20日,凡立美果断转换“赛道”,专门成立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包括分餐餐具在内的餐厨具产品,熊猫夹、分餐盘等一系列针对分餐餐具市场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在与海底捞、遂宁打渔仔大型餐饮企业达成15万套熊猫夹分餐餐具合作的同时,新产品也逐渐走进各地食堂和普通市民家中。
8月,第一家线下专卖店在遂宁万达广场开店;9月,凡立美分餐餐具走入厦门推介……今年以来,凡立美参加了20多场展销和推介活动,仅参加全省消费品精品展,短短几天现场销售额达10万余元。
新“赛道”,也在不断进行新拓展。
向海培介绍,在分餐餐具市场开发的基础上,凡立美再次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不锈钢餐厨具的研发和生产。“我们正进行家庭整体厨房的开发,利用不锈钢餐厨具不怕火、便于清洁等特点,进行餐厨具产品市场的深度拓展,消费群体目前锁定在中高端人群。”
目前,该公司中高端餐厨具已经开始试生产,下一步将尽快形成产能,并拓展出稳定的市场。
微访谈
变危为机,做好充分准备
——访四川凡立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海培
记者:请用一句话来总结2020年。
向海培:乌云压顶的开局、柳暗花明的突破、豁然开朗的前景。疫情初期,感觉一片迷茫,转换“赛道”后,从危机中捕捉商机,发现机遇满满、未来可期。
记者:怎么看待于危机中育先机?
向海培:每一次危机,实际上意味着一定有新业态和新产业出现,有些甚至会是引领性的产业。比如疫情期间,口罩、测温枪等产品和产业率先走出危机。餐桌上的饮食安全同样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从出口贸易中断之后发现的新机遇,是化危为安、转危为机的体现。当危机来临时,需要沉着冷静,分析行业面临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结合经济走势和大政方针来判断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记者:对2021年有什么期待?
向海培:2021年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从当前来看,2021年,疫情不会那么快彻底结束,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虽然风险存在,但我相信会比今年更好。
切片故事
转危为机
今年销售将超2000亿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宁宁
12月6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新希望今年销售将超过2000亿元,集团的销售、利润、税收和市值全年大概都有超过20%的增长。”
新希望,正如其名,在2020年年尾,给予企业自身和市场都留下更多期待空间。今年9月,四川省出台《四川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提出:力争2022年前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达1家,推动实现龙头企业世界500强“零突破”。而新希望集团,是最有可能的目标企业。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希望集团,在即将走过的2020年里,却面临着外人难以想象的难题:疫情不仅让农产品产销衔接阶段性受阻,雪上加霜的是,非洲猪瘟的防控战仍在继续。
面对双重疫情挑战,新希望怎样才能够逆水行舟,甚至更进一步?刘永好认为,转危为机,就是走出危机、破局而生的最好方式。一方面,新希望让旗下食品、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尽快复工,保障老百姓的食品供给及下游养殖户的饲料供应;另一方面,调集旗下冷链物流企业的运力,并率先推出线上“新鲜社-社区生鲜配送”专享B2C服务,在保障社区封闭期业主正常生活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快速发展。“除了原本的饲料、农牧等成熟产业,冷链、社区生鲜配送等多个新赛道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很大发展。”刘永好说。
双重疫情挑战下,肉类产品的生产销售问题也很棘手。刘永好认为,要改变现在原种猪很多靠进口的格局,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种猪。如果说养种猪就是做猪的芯片,那现在“猪芯片”必须要冲上去,解决种猪国产化问题。
如今,新希望的新建猪场,几乎都是大学生在养猪。在人才支撑下,猪场充分运用起数字科技、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正是通过这些配置,养猪所需要的人、地、水以及病死率、污染程度都有可能比传统方式减少90%。”刘永好表示,扩大养猪规模是新希望今年的头号战略,随着投资不断增加,科技化与数字化持续介入,新工艺、新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应对疫情及时,今年新希望养猪不但没减少,反而实现大幅度提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存活率达到90%。
临近年终,新希望超额完成年初作出的承诺:投资额超过300亿元,新增员工超过3万人。
微访谈
明年尽快把猪价降下来
——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记者:请用一句话总结2020年。
刘永好:今年有喜也有忧。忧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带来持续影响,同时还要应对来自非洲猪瘟的大挑战,承受很多压力。喜的是,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当全球经济因疫情出现负增长时,我国的经济已经逐步恢复。
记者:怎么看待于危机中育先机?
刘永好:在危机面前,一是怨天尤人,二是奋起反抗。选择前一条路,企业面临的就是“危”,选择后一条路,就会转危为“机”,最终获得先机。每个企业家都是在一次次危机中活下来并变得越来越强的,每一次危机中都孕育着新的机遇。
记者:对2021年有什么期待?
刘永好:2021年,新希望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在组织再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下大功夫。最实际的期待,就是随着全国生猪产量的提升,能尽快把猪价降下来,生产出老百姓认同、价格适当的猪肉。
切片故事
转型突围
带工业级无人机高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雪黎
“2020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12月23日,记者连线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裁郭亮时,“变化”成为交谈高频词。
郭亮正在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参加重要会议,研究、制定明年经营目标和计划。“目前来看,明年发展目标会比今年翻好几番,投入也将呈数量级增长。”
目标数字的变化,源自全新身份、全新起点。
年初,郭亮的身份还是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今年9月,成立5年的傲势科技正式加入吉利科技集团麾下,并和早前加入吉利、主打飞行汽车的太力,组合更名为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布局新一代通航技术体系。自此,郭亮不仅有了全新身份,目标愿景也更大——从做一家优秀的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到努力成长为新技术体系下的通用航空头部企业。
朝着更大目标前进,源于现实基础。在郭亮看来,新一代通航技术体系,主要有自动驾驶、新能源和垂直起降三大技术特点。在这个背景下,工业级无人机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它可以改变乃至代替传统的通航业务,如物流、农林业中的有人机功能可以被无人机替代;另一方面,它还将开拓更多以往很多可以使用通航却受制于技术、成本等制约,没有用上的领域。
郭亮透露,在一系列新变化下,今年无人机板块的国内用户量增长非常快。前不久,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该公司的XC-25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入列空中搜寻任务分队,对目标区域进行大范围长航时的夜间巡检,大幅提升巡检效率。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类似的案例更普遍发生在电力巡检、城市安防等领域。“通过系统解决方案,让原本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们还有更多可为空间。”郭亮说。
微访谈
构建新发展格局
小企业也有大空间
——访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裁郭亮
记者:2020年,最大感受是什么?
郭亮: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以前,我们主要以海外业务为主,是一家更偏外向型的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海外业务大幅收缩,促使我们加大力度立足国内市场。恰恰是这个潜在的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整合国内资源,锻造更强的内生动力。公司花了大半年时间,去完成角色、定位等转变,让技术、产业布局更聚焦。事实证明,变化带来的效果是可喜的。
记者:这段经历,对未来发展有何启示?郭亮: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或机遇。当前,全国上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有新机遇、新使命。对我们而言,布局新一代通航技术体系,国内传统通航领域的替代和新领域的开拓,都有巨大空间。同时,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同发展阶段也有截然不同的市场机遇,统筹布局也将有更大空间。
就通航产业而言,在国外,物流行业发展成熟,是红海,而在国内它才刚起步。另一方面,国内工业级无人机竞争激烈的城市安防、巡检等领域,国外恰恰是蓝海。很多技术和经验,可以精准协同。
新闻推荐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陈健袁秋岳“帮缴公积金”“办贷款不用还”……在这些诱人的话术之下,很多农民稀里糊涂背上二三十...
青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