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有成就的行者 读李贵平《茶马古道》《南丝之路》所感
□ 郑光福(成都)
《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李贵平《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继去年《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之后,李贵平的又一本力作。收到省作协徐良通知我12月1日参加李贵平新书出版座谈会的通知,又接到贵平夫人小田电话和短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李贵平于今年8月13日在青海省内行走的途中因劳累患心梗而过世了,他才59岁;他是《华西都市报》副刊部的主任编辑;他是我的好友;报纸封面新闻视频用贵平之名的“贵”字而 设的“贵在行走”考游栏目这几年编发了他多少考游文图;也不知道他编发了我与他人写的多少考游文章。如今,他留下这两本很有见地的著作而去。我是见物思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是提携过不少文史类作者的好记者、好编辑。我曾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他说他在成钢厂就听过我编写的川西风情游记、地名趣谈考证故事等广播节目,有印象。其实,真正认识李贵平并成为文友,只有六七年。共同的记者、编辑生涯,对新闻工作和地方历史文化的爱好,使我们一见如故。我与他的住家仅一河之隔,记得初见面那天,他歪戴帽儿坐在府河岸边“有缘”茶舍,拿着我编著的《巴蜀留韵》《中国民俗志成都市金牛区卷》说:“地名专家,民俗专家,特来向你约稿,请支持我们的《华西都市报》,办好宽窄巷子副刊。这里面的文章请你再改动下发我。”2015年夏,宽窄巷栏目作者聚会,他特意通知我一定去。记得那天有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著名作家田闻一等十余位作者。座谈会上,他和大家都鼓励我多写,发挥余热。于是《李白故里青莲镇》《成都几别称:龟城、芙蓉城、满城、少城》《花蕊夫人和孟知祥令成都人遍种芙蓉》《六个地名连成的口头对联》《从一数到十的成都地名》等几十篇地名、民俗文字先后发表在《华西都市报》。
他结识的都是些认真做事的文化人。2015年冬天,绵阳广播电视台老记者岳定海邀请他与我等文友去绵阳盐亭采风,我们采访了李白老师赵蕤住的赵家湾和他墓地,也采访了文同出生地和墓地,还到了嫘祖出生的青龙湖、陵园,以及玉龙牌坊、李义府碑、凤灵寺等地。李贵平很快在华西都市报发了半版,整版写文同画竹等盐亭文史遗迹的图文。我也写了六七千字的《蜀中美女嫘祖故里行游考》刊发在省社科院《嫘祖文艺》《国防时报》等报刊上。
李贵平是一位很有思想的采写者和著述者。2015年9月,他约我去西藏采风。我说我去过,家又有老小,再说已是退休老记者了,无意争春,就不去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文图先后在各大报刊刊出了。他说那次西藏之行的目的是了解丝绸之路、盐路、茶道等。他是自费和利用十五天休假时间去的。他讲一路见闻与艰辛!后来我又与他去过乐山西坝,吃豆腐采风,也多次去过眉山,去过青神,去过中岩,去过汉阳等地。我是吃耍,也随缘写些,以过好退休生活为主。而他呢?他说他一直在考察丝绸之路,搜集一些素材,已有上千张照片了。是的,他花了两万多元购相机用作采访拍摄。是的,他曾回重庆巫溪县采写过家乡大宁盐场、渔窝子等纪实散打文字,经常整版推出,已经是很有影响的文史作家了。后又自定目标计划想写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等。机遇终于来了,次年他遇到了北大教授陈保亚课题组在西南地区考察,报社派他当现场记者,于是,又是记者又是向导的他陪一行专家教授便从绵阳开走,一路到了阿坝、甘孜、雅安等地采访考察、跟踪报道。后来他又到青海三江源景区采风。2019年5月《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由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为他的书写序,对他的书和他勤奋地行走采访写作作风给予了充分肯定。此书一出,销路很好,文史出版社又约他写了《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我以为,他的这两本书是梳理茶马古道来龙去脉、理清丝绸古道伸向世界各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书中反映的蜀地和西南各省的历史文化资料不可多得,具有史料价值,必将流传后世。书中大量的图片更是历史的永存,由于社会发展迅猛,不少照片已不可能再拍到,这些照片将成为难得一见的孤本。他的采写成就也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去年他共有100多个整版文章见诸各大小报刊。至今,我收藏有他送我的2019年12期《环球人文地理》杂志;一本160页的精美名刊,他的《古道、驿站、茶马——川藏线上的千年蹄印》竟占32页之多!
捧着这两本相当有史料价值的《茶马古道》和《南丝之路》,我深知李贵平采访写作的艰辛。我们相遇相识相知虽只有六七年时间,但文友情深,深感痛惜!谁说李贵平不在世间了?他的这两本精美的、有历史价值的书永存!我的文友李贵平,永远留记在我的心中。
新闻推荐
孩子们感受东坡泡菜非遗魅力。川剧“吐火”表演。朱家枢摄兰涌在思考如何将东坡文化融入非遗传承。非遗走进图书馆,川剧老...
青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