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群“乘风破浪的姐姐”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30 06:42 大字

青神县农村妇女正在学习扎染。青神县妇联供图

新华社成都7月28日电(记者 陈健) 几个姐妹撑起一个“姐妹工坊”,还把文创产品卖得很火;想学做花卷,“社区大学”的热心阿姨、奶奶负责教会你;想增收,这里有阿姨们为你挑选的“土味”产品……在青神县,妇联开展的这些活动,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姐妹工坊”带动妇女就业

俏皮可爱的萤火虫玩偶、充满童趣的萤火虫凳子……炎炎夏日,青神县苏母艺术工坊几名工作人员不惧暑热,来到眉山市万达广场推介文创产品。在这个“姐妹工坊”从事文创的都是女性,几名“乘风破浪的姐姐”3个小时卖出1800元文创产品。

今年3月,青神县妇联、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登记注册“苏母艺术工坊”商标,发展手工编织产业。当地妇女将刺绣、竹编、毛线编织等手工艺,与青神独特的自然景观、地方文化相融合,进行文创开发,设计了萤火虫玩偶、萤火虫包、萤火虫凳、萤光竹灯等文创产品。

青神县妇联主席郑淼表示,当地针对因照料家庭不便外出务工的居家妇女、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残疾妇女等,开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手工技能培训,并与合格学员签订产品订单,帮助这些妇女在家也能通过生产手工产品就业增收。

青神县高台镇傅塘村彝族妇女阿支布哈是学员中的一个。她由于脚部有残疾,并且要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错过了县妇联组织的集中培训。为此,县妇联组织老师“送教上门”,手把手教她学会了编织手艺。如今,阿支布哈自制的萤火虫包、萤火虫头箍成了“姐妹工坊”的畅销产品。

“社区大学”促进乡风文明

现在,青神县罗波乡宝镜村村民农闲时最期盼的,就是每一期的“社区大学”课程。“一大早,妇女姐妹们就来了。”宝镜村“社区大学”生活委员陈小冬说,“今天上的是面点课程,教大家学做花卷、馒头和包子。”

现场好不热闹,79岁的沈秀枝老人乐呵呵地学做花卷。她说:“南方很少做花卷,但很喜欢吃,我这还是头一次自己做。我们学会了又教其他人,邻里关系也更好了。”大家把做好的面点蒸熟后,再煮上一大锅粥,吸引村民纷纷来品尝。

学习扎染、舞蹈、针织,学做面点,参与垃圾分类……青神县妇联开设的“社区大学”课程丰富多彩。利用课程间隙,县妇联副主席杨芳还为宝镜村10岁的小学生葛浩宇上起了阅读课。

郑淼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社区大学”开发村民喜闻乐见的本土系列课程,构建村民终身教育体系。“社区大学”不设门槛,没有年龄文化限制,以群众参与式、体验式课程为主,传播新知识、倡导新风尚,让乡风更加文明。

借力电商帮助村民增收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青神县妇联开展“城乡生态农产品销售直通车”活动,城市居民在手机电商平台下单,新鲜生态农产品就能送达家门。

在此基础上,青神县妇联携手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成立妇女消费互助组,开展“我在深山有远亲”——“青神土味”农产品探访活动。深谙挑选“好货”的阿姨们走村入户,为不擅长鉴别农产品的人挑选“土味”产品。

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工作人员陈晴说:“我们走访小农户,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推介他们的生态农产品,帮助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增收。”

不久前,妇女消费互助组的阿姨们来到青神县高台镇玉蟾寺村村民张书明的家中,了解到他家有散养土鸡、鸡蛋,就帮助他通过电商平台卖了出去。现在,通过这种方式,青神县小农户自家的生态鸭、鹅、桃、李等农产品,纷纷找到了新销路。

新闻推荐

收获季 采摘忙

收获季采摘忙花香藕上市7月11日,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百花村的藕田边,工人正在展示刚刚采摘的早熟花香藕。百花村引入...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