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让传统竹编工艺成为脱贫手艺

南充日报 2019-12-03 03:08 大字

●本报记者 冯方雄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坪竹编的传承人万学,带领乡亲们将小小“竹花篮” 编成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今年9月,在万学大力倡导下的高坪竹编非遗传习馆终于开馆,各类竹艺展品500余件,免费向市民开放。

1 耳濡目染 从学徒到竹编大师

万学出生于有着“竹编艺术之乡”之称的眉山市青神县,“编竹子卖篾货”是当地百姓重要的谋生手段。万学从小就看着父亲用竹子编制农具,耳濡目染下,她也渐渐爱上了这门手艺。1988年,17岁的万学进入青神县一家竹编制造厂当学徒,系统学习竹编工艺。凭借从小打下的基础以及对竹编工艺的热爱,万学很快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竹编高手。

2009年,原高坪区斑竹乡有意在全乡发展竹编产业,希望通过打造南充竹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一直苦于缺少一个“领路人”。经过多次到青神县考察学习。考察领导认识了手艺精湛、颇有口碑的万学,并邀请她前来南充带领乡民们发展竹编产业。

经过三年努力拼搏,加之乡政府的大力扶持,万学的“竹艺”事业蒸蒸日上。2011年,万学凭借《五牛图》《兰亭序》三幅作品,一举获得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创作的《松柏高立图》竹编画被国际竹藤组织收藏,并永久在国际竹藤组织竹工艺展馆展出。

2 非遗传习馆 高坪竹编技艺传承的活化石

如何提高竹编工艺水准,将这项独具魅力的民间瑰宝发扬光大,是万学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课题。

钩针是竹编工艺流程中辅助工具之一,特别是制作竹编字画等精致工艺品时必须使用到。“以前制作竹编画,从左向右编起来很顺手,但是从右向左编就总是感觉到别扭。”万学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经过思考并实践后发现,只要在钩针上凿一个孔,就能使竹编工人从右朝左编织时也十分顺畅了。通过竹编工具的升级,工人们编织一幅竹编画的时间由此前的6个多小时缩短为现在的3个小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万学与竹编工人们先后完成了包括《八骏图》《簪花仕女图》《梅花图》《五牛图》《兰亭序》《梅兰竹菊》《百寿图》《松鹤延年》等300多个品种的竹编画,作品荣获全国、省、市级各类奖牌数十枚。

同时,作为南充市首批20名“首席技师”之一,万学还创办了“南充市万学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成功申报了《竹编字画生产方法》《竹片钩针》《竹编字画用的破丝排针》3项专利。

今年9月,在万学大力倡导下的高坪竹编非遗传习馆终于开馆,在这里陈列着各类精品竹饰、竹画以及生活用竹艺制品,特别是竹编工艺画,清香淡雅、栩栩如生、跃然纸面,一件件都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同时还有手工现场展示环节,让参观者能目睹竹制品生产的全过程,有兴趣者还能亲自体验,感受竹编工艺的魅力。目前高坪竹编非遗传习馆内有各类展品500余件,免费向市民开放。

“作为高坪竹编技艺保护、传承的重要阵地,传习馆将充分发挥保护、传承、展示的功能,从而成为高坪竹编技艺传承的活化石。”万学说。

3 “竹艺扶贫” 让传统工艺成为脱贫手艺

目前,万学的竹艺公司拥有员工300余人,公司主打产品为竹编灯罩以及其他竹编工艺品,年产值突破800万元。与此同时,万学还早在5年前就将竹编产品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将近30个“南充高坪斑竹竹艺”品牌店铺,将南充竹编产品销售到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全国各地,目前公司75%的收入来自线上销售。

在万学的公司里,员工本身大多来自于当地及附近乡镇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与残疾人,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的月工资,也由原来平均几百元上升到了2000多元,个别员工可以达到近3000元月的收入。

今年46岁的李雪清家中上有两位年迈的老人,下有正在读大学与中学的儿子,生活负担十分沉重。“现在在这里上班,我一边照顾家里的老人与孩子,一边编竹子挣工资,每个月收入都有两千元左右。”李雪清开心地说。

同时,万学还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以公司为载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号召他们把原材料领回家编织成半成品,再统一在公司组装,让农户们实现在家门口“打着毛线、看着电视就把钱挣了”。

“竹艺扶贫”的辐射范围还不仅仅局限在高坪区,万学还在仪陇县建立了一个“原材料供给基地”,通过培训,发展了10多户贫困户,利用当地竹木资源,给公司提供原材料,每月给贫困户带来数百元的额外收入。

新闻推荐

成立人才学院 助力企业“智能升级”

本报讯(记者王丽)“这种网络直播互动培训方式太好了,以后我们不用到处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近日,参加完青神县人才学...

青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