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 追溯苏轼的眉山足迹

眉山日报 2019-08-25 00:4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寅

从出生到31岁,除开汴京与凤翔的日子,苏轼在眉州老家一共度过了25年的时光。古时眉山有句老话:“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大意为三苏父子吸尽了这片土地的灵气,致使花草树木都枯萎了。这话虽然夸张,眉州沃土孕育了三苏父子,更规塑了他们的身心,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孩子,成长为才子,再到举世公认的大文豪,每一个足迹都是连续而坚实的。25年的眉州时光,苏轼在此成长、成人,其意义不言而喻。但遗憾的是,到了建功立业的年纪,他便再也未能返回故乡。各类历史文献几乎都没有系统记录过苏轼的眉州生涯,它们大多散落在史海里,需要有心人不断地寻觅、串连、考证,方可勾勒出苏轼的眉山足迹。身为眉山人,这份工作应当由我们来完成。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的记者追寻苏轼足迹,走访了两区四县许多地方,并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不断地探寻。7月30日,我们有幸拜访了著名苏学专家王晋川先生,在长达几个小时的讨论中,一幅苏轼在眉山的足迹图已隐然浮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组报道以严格的历史文献为前提,除青神唤鱼联姻的故事以外,我们没有选入任何带有传说性质的故事。诚然我们力量有限,也不可能做到尽全尽美,若有谬误,请读者予以指正。若读者手握可靠的历史文献,也欢迎大家为我们补遗。相信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尽可能勾勒出苏轼眉山生涯的全貌。

在此,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苏学专家们,特别是王晋川先生,为我们甄别了大量史实与传说,并提供了诸多线索,引导着我们求证的方向。衷心感谢大家!

接下来,便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眉山足迹。

新闻推荐

青神县16名专职文明交通劝导员上岗

专职文明交通劝导员与交警一起疏导道路交通。本报讯(记者王丽文/图)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教育引导...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