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池村:巨变五年间 旧貌换新颜

眉山日报 2019-07-22 06:01 大字

生态宜居的百家池村。通过引进产业业主,百家池村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

本报记者 钟烨 文/图

乡村名片:

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东北方的高台乡,距城区近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908户、2568人。岷江、粤江河与沙溪河拥村而过,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而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则构成了多样化的种植环境。立足于此,百家池村形成了椪柑、花卉、水产、草坪、蔬菜5个千亩产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7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百家池村,只见远处山坡造型统一的台地种上了各类柑橘果树,山下的平整田地里分布着蔬菜与草坪。栋栋农家小楼星罗棋布在大片绿色中,5米宽的水泥村道从穿村而过的高白椪柑产业环线上伸出,蜿蜒到院坝和田间,鹅黄色的“村花”木春菊正当花期,顺着道路两侧延绵成一道当地独有的风景线。

从2014年至今,不过短短5年多时间,该村凭借着敢于求变、团结共进的精神,坚持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迅速实现了从一个基建产业双落后的传统农业村落,到青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深化典范样板的转变。

从无到有

齐心共谋补齐基建短板

“一月份,实施江白路及1—6组道路亮化、绿化工程,需投资11.94万元,目前已完成。二月份,购置40—60升分类垃圾桶910个,发放全村各家各户院坝固定点位,需投资8.4万元,目前已完成……”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如祥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项目周记”。薄薄一册本子,上面登记着今年该村实施的20多个项目,各个项目的时间节点、耗费资金、推进情况都能在上头一目了然。

这一个个项目,正是百家池村变化的动力源泉。

该村党支部主动发挥引领作用,整合村委会、村老协、产业合作社等村内组织,把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业主代表召集到一起,共同讨论、共谋发展、共描蓝图。总结出村里迫切需要的项目后分门别类向上申报,获批后由村两委共同统筹协调、牵头落实,而各方则尽量提供便利条件,助推项目实施。得益于同心同力的村内氛围,百家池村农业基建迅速改善,产业结构迅速调整,提质增收、脱贫致富的目标迅速实现。

站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上,远眺密布全村的林网、田网、路网、渠网,刘如祥回忆道,当年百家池村的几座山上都是无法踏足的荒林,村民生产生活都在山下,耕地严重不足。虽有水泥路通到村里,但既窄又旧,车子一大就开不进来,村民种了椪柑,也不能及时运到城里换成钱,严重制约了全村发展。

转变从青神县四大农业产业环线的规划修建开始,其中高白椪柑产业环线从百家池村穿过,可供2辆大货车并排而行。随后6公里长5.5米宽的货运观光两用沥青车道与7.3公里长5米宽的生产便道网络在村里铺开,货运卡车能直接开到山间田头……

交通便利了,灌溉池渠、土壤改良、电力改造等项目也相继实施完成。百家池村“筑得良巢凤自来”,几家工商资本先后入驻,大面积流转土地发展蔬菜、花卉、草坪产业。不少村民的心思也活泛起来,开始成片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椪柑、春见等水果。全村土地流转率一路上升,去年底达到80%,不少闲置土地、房屋资产被盘活,村里的产业发展活力越来越足。

“岷东大道青神段一期工程起点就在高台乡,工程从去年5月开建,预计今年10月前就能完工。“刘如祥说,依托如今的交通区位优势,一处占地3000亩的冷链物流网基地已经落地村内,将来不仅会为村子周边带来大量的商机与就业岗位,还能给村内各项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上的便利。

从零到整

组团打造标准产业品牌

在该村7组一片10余亩的果园里,今年71岁的老党员刘学文正在对自家果树进行夏季管理。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红橘、脐橙,是村里最早从事柑橘种植的人之一。

“现在种果果,树冠不是长得越旺越好,果子也不是结得越多越好,什么时候抹梢疏果,什么时候施肥打药,都比以前讲究得多!”刘学文说,“我一个老年人哪儿懂这些,多亏了合作社把农资、农技送上门!”

刘学文所说的合作社,是该村成立的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2014年底合作社成立时仅有5名成员,次年就吸纳了社员98户,初步形成了“农户+合作社”的创新带动机制。随着合作社效益日渐增加,社员规模逐年扩大,百家池村曾经存在的种植户“单打独斗”、柑橘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产业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以该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学强为例,他和妻子分别因残因病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守着3亩椪柑树度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种管技术,他家果园土壤板结严重、果树病虫害多发,一年下来只有3000多元收入,不仅生活拮据,为修缮房屋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2015年,青神县财政为该村椪柑专业合作社注资40万元,用于合作社探索成员股权量化模式,共吸纳社员118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6名,王学强正在其中。除了扶持资金股权优先量化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外,合作社还将他家柑橘的种植面积、土壤特性、区域环境制作成了专业的种植档案,为他精准规划了农资供给,牵线代种代管了4亩土地,并安排专人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去年,王学强所种的柑橘经合作社检测,完全符合销售标准,通过合作社联系的销售渠道全部卖出后,收获了纯利润7万余元。他不仅不再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所欠债务也全部还清。

“我们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78户,柑橘种植面积3500余亩,其中标准化果园超过2000亩,全部纳入了统一质量管理体系。”该合作社负责人周惠勤说,在现代农业种植上,“组团”的确要比“散打”要有优势的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去年该村椪柑产业总产值突破了2000万元,合作社员户均收入突破了10万元。

从“贫”到“富”

宜居新村描出田园文章

顺着该村村道漫步,沿途经过几户农家,只见房前屋后都被打理得干净整洁,也用花草、假山水池等装饰得漂漂亮亮。刘如祥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特色院坝,是百家池村美丽乡村打造的“标配”。

“过去5年里,我们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00元不到增加到了2万元以上。但不仅仅是让大家的口袋富,同时也要思想‘富’、心灵‘富’。”刘如祥说,当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态宜居的村容村貌、淳朴融洽的生活氛围、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成为全村上下更进一步的期盼。

为此,百家池村定期以村民大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商定村规民约,宣传环保政策,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家风,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家家户户做到门前包卫生、包庭院整治、包绿化美化,村内实施了道路、林盘、沟渠、河流的分段分片包干,生活垃圾分类考评等举措,同时结合家风培育、环境保护等内容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定期评选“星级文明幸福家庭”。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呈现。  

百家池村还打算将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利用起来,依托将来“30分钟到眉山,一个小时通成都”的便利交通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在一江两河之畔,一条长近3公里的绿化景观长廊正在修建,道路两旁580株银杏已经移栽完毕,夏可赏翠绿盎然,秋能观满地金黄。村内,双筒车、老井坎两处古迹的修复工程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将重现旧时村民建设水车戽水灌田、从古井取水浣衣的人文景观。同时,记载百家池村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村史博物馆正在筹建中,建成后将以文献、展品弘扬当地特色农耕文化。

“以前大半个村没有手机信号,现在家家都通了高速、WIFI。”“以前电力不稳大件电器买了也没法用,现在我们夏天也有空调吹。”“以前柑橘不能及时卖出去心慌,现在村里有鲜果冻库,错峰销售价钱卖得反倒更高。”当天的采访过程中,百家池村男女老少10多位村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出一个个大家生产生活中的变化。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变化汇聚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该村5年多来日新月异的巨变。

如今的百家池村,已展现出村美人和、物阜民康的幸福新村面貌,但村中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未止步,仍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

新闻推荐

中共青神县委十四届第80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王丽)7月18日,青神县委书记肖巍主持召开中共青神县委十四届第80次常委会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