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围坐 分享新书分享爱

眉山日报 2018-11-29 07:40 大字

分享会结束后,文学爱好者排队请棱子签名。分享会上,青神作家(右)邵永义发言。棱子给大家分享写作方法。文学爱好者用手机记录分享内容。

11月26日,由东坡区作家协会、成都时代出版社、眉山购书中心联合主办的《与尔并肩》新书分享会在眉山购书中心东坡大讲堂举行。来自成都市以及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青神县的60多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书香与爱意。

据悉,《与尔并肩》是眉山诗人棱子和儿子沁寒(本名魏鑫)合著的新书,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此次分享会的主题是“文字与生活”。

当天下午3点,分享会正式开始。访谈主持人首先给大家展示了成都时代出版社社长龚爱萍的一段文字:

棱子的散文,真实、干净、诚实,这才是散文应该有的样子。在她的眼里,周围的世界和她的朋友们都是那么美、那么好;在我的眼里,她那舒展的长手长脚,素净的眉眼,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耐读的散文。

这个夏天,编《与尔并肩》,神清气爽。

随着这段话的分享,龚爱萍走上嘉宾席,给大家讲述了《与尔并肩》的编辑过程。她说,为了让《与尔并肩》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她在编辑前就读了两次,在编辑过程中读了四次,甚至在北京出差时还将清样带在身边,反反复复地读。可是当书出来后,她却不敢读了。“生怕自己不满意。这是每个编辑的通病。”龚爱萍说。

眉山是东坡老家,文化底蕴深厚。眉山市以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为目标,东坡区委也提出要“融入大成都、同城大发展”。为了让文学、文化融入成都,分享会上,龚爱萍给大家普及了书籍出版知识,并就出版社选题、怎样给编辑投稿等话题进行了分享,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随后,主持人给大家展示了人们读《与尔并肩》的读后感。一条“老师,书我已经看完了,太好看了。书看完了,没有了,此刻就像断奶的孩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家纷纷表示,这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棱子微笑着走上嘉宾席。她围绕如何让人物更加鲜活、如何在平常生活中捕捉与众不同、怎样读书等话题给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她说,要用小说的笔法来写人物,要注重细节、情感和温度。作者要把一本书读成一页书,教师要把一页书读成一本书。要重视审美教育,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她建议大家同时读三本书:一本浏览;一本注意感兴趣的专题;一本精读。

棱子还向大家分享了写诗的方法。关于写诗,主持人“插播”了一段沁寒的文字:

小学时,写过一些看上去像“诗”的东西。棱子说,写诗看上去简单,却最复杂。不仅需要灵性,而且需要对语言进行高度提炼和升华,需要天赋和训练。我的“诗”不过是强行断句而已。长大以后忽然发现,写诗这事特别风雅。

棱子说,诗是人内心的美好、优雅,是对美好的追求、向往。诗的语言是跳跃的。

她建议大家逼逼自己,“有很多时候写诗是被逼的。大家可以坚持写日记,一点一点将诗情、诗意积累。要训练自己,从而收获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逼、练、切入口要小”的写作技巧外,关于“文字和生活”,棱子还说,她愿意帮助所有需要她帮助的人。

为时两个半小时的分享,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让读者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青神作家邵永义表示,此次分享,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情怀。他说,棱子因眼疾写了《十年空白》,但是人生没有空白。在眉山这片土地上,在四川文化界,棱子从来就是充实的、具体的、能够体会到呼吸和温度的一位有情怀、有爱心的作家。

诗人张贵全说:“我敬重她(棱子),是因为她知道她有多高,但是她从来不说自己有好高。为此,我喜欢她。”

眉山老师申红梅为棱子献上一首诗《棱子是一条河》。参加分享会的两位高中学生评价道:“别人的文章像一把剑,而棱子老师的文章像一把伞。”

东坡区作协主席彭晓兰号召大家要“逼逼”自己,训练自己,多创作新作品,真正让文化融入成都。

当天的活动,本报还通过现场云进行了直播。直播浏览量超过3700次。

新闻推荐

青神变化 雷淑芳

几十年前,外地人一说起青神,脱口而出的是:青神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的确确,在那个年代,青神的乡村土路在很多人记忆深处留下了...

青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神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