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乡村振兴的故事”系列报道① 段树文: 腿不好没关系,在家也能挣钱

眉山日报 2018-11-17 07:56 大字

段树文正在认真编织竹灯笼。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在青神县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的典型。这些典型的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都离不开一个又一个为乡村振兴不懈努力的鲜活人物。他们,是青神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正是有了他们执着的付出与努力,乡村才一点一点变得更美好!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部分人物,聆听他们的平凡故事,感受青神的乡村振兴。

“虽然我的腿残了,但是手还可以用,每个月能‘编’出1千多元来补贴家用!”11月13日,在青神县河坝子镇安家坝村,左腿因病截肢的村民段树文向记者展示手中的竹编灯笼,脸上满是骄傲,成就感溢于言表。

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上,青神县竹编产业以“深化融合发展 建设国家竹编产业园区”入选典型案例汇编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篇。竹编产业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竹编“基因”也开始慢慢渗入乡村农家的每个“细胞”。

拖着残腿哪儿也去不了 他的生活曾充满无奈

当天,在河坝子镇安家坝村妇联专职副主席曾满容的带领下,记者前往该村6组村民段树文的家。沿着乡间小道行走在田间地头,少了农民忙作的身影,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冬日的静谧。

“在编灯笼哦!”“今天编了几个?”途经村民家时,曾满容一一招呼着正在院坝里编灯笼的村民。“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县上高度重视竹编产业的发展,将产业的发展和百姓的收入挂钩,带动了村里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加入编竹编的队伍。”曾满容乐呵呵地说,“在家就能挣钱,何乐而不为!”

15时50分许,到达段树文家时,他正坐在仅摆了一钵菠菜汤的桌旁吃饭。“今天中午编竹灯笼太专心了,编着编着就把时间忘了,现在才吃午饭。”看到我们的到来,段树文放下手中的碗筷后起身招呼。

段树文今年59岁,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儿子也在东坡区安了家,平时就他一个人住在安家坝村。2014年,因为10多年前留下的病根,段树文被锯掉左腿才保住了性命。此后段树文行动、生活都很不方便,更别说出去打工挣钱了。“既不能下地踩水,又干不了重活,家里的4亩多地给了哥哥种,我只能待在家里,捡点轻松的家务事做。”回忆起被锯掉腿的头几年,段树文感慨地说,“有什么办法呢?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出去打工根本没有老板要。”

截肢手术花光了段树文多年打工挣的钱,妻子只得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段树文摸了摸被锯掉的左腿,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情,又继续翻飞着手中的竹篾。

参加培训提高“造血”功能

如今在家就能挣钱

乡村振兴的成效,以农民富不富来检验。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青神县借力特色产业引导和鼓励村民居家灵活就业,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将免费竹编培训送到村里,送到群众身边。去年12月,段树文也决定试一试,“总得要干些什么”,他说。

因编过家用簸箕、锅盖等,段树文学习竹编工艺有一定的基础,编竹灯笼的技术上手得很快,仅学了几天就得到了收购商认可,同意免费提供原材料,按件计酬回收他编的灯笼。“你看,这是我中午才编好的。”院坝里,1个原色竹编灯笼高高挂在竹竿上,很是醒目,桌旁的一堆红色和原色竹篾堆满墙角,占去本就不太宽敞的房间三分之一的空间。“昨天下午,老板来收了以后,今天上午又来收了4个灯笼走。”段树文说,“编一个这样的灯笼可以挣8元钱的工钱,一天下来,少的时候可以编5个,多的时候可以编7个。最安逸的是,灯笼收货送货都不用我出门,老板亲自上门收,有多少收多少!”

自从学会了编织竹灯笼,段树文每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天微亮就起床,编半个小时的灯笼后,煮早饭、收拾房间、喂猪,然后又开始编。“编这个又不挑季节,不挑时间,想什么时候弄就什么时候弄。”段树文说,他每天都想多挤些时间出来,多编几个灯笼,多挣一些钱。

回想近一年来自己的变化,段树文说,多亏了县里依托竹资源优势,动员群众参与竹产业发展,让他们这些长期留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能从竹产业发展中受益,实现稳定增收。“现在的政策就是好,从来没想过我这样的残疾人在屋头就能挣钱。”段树文脸上堆满笑容,盘算着找个机会把妻子也劝回来编竹编,两个人相互照应,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

新闻推荐

冬日眉山别样美

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一角。青神县黑龙镇的红叶惹人醉。彭山区某高校风景如画。丹棱县的蜜桔丰收了。暖阳下的幸福古村。...

青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神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