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罗平的传说 李茂成
清凉夏日。王华 摄
出眉山城朝东过岷江一桥向南行约22公里,便是罗平。这里一马平川,岷江由北蜿蜒而来,在紧邻场镇东南处形成一个较大的洄水滩,然后急拐向东,流入青神县境。由于有良好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加之温润的气候,这里物产丰饶。特别是宽阔的洄水江面,适宜停靠各类船只,这里渐渐形成一个从成都到乐山的最繁华的水运交通枢纽码头。近千年来,南来北往不计其数的人经过这里,其中就有不少人觉得此处非常适宜生活,便扎下根生息繁衍。由此,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使当地留下许多诸如有上百年历史仍存完好的青瓦、板房建筑,独特的民俗风情,远近闻名的小食等等。
罗平,又名太平。因原场上有罗汉寺得名罗汉场。又因该场常遭水患,为求神保佑太平无事,民国9年置太字保,23年置太平乡。1954年置太平镇。1981年地名普查,将“罗汉”与“太平”各取一字,遂取名罗平。
“说苏东坡啊,那与罗平的故事多呢。”7月25日,笔者顶着三伏天的热浪,刚在罗平社区坐下说明来意,4名上了年纪的人便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整得笔者还来不及擦汗便赶紧开始记录,生怕遗漏掉一字一句。
女儿渡
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来历。相传唐时,在罗平码头附近,有一个渡口,专门接送河对面来赶场的人。彼时交通不便又离城远,人们需要买卖,坐船是最佳选择。在这里撑船摆渡的是一个姓李的年轻人。这人长得敦实,对人好又收费合理,很是讨人喜欢。只因家贫,30岁出头了还是单身。曾经有媒婆介绍过几个人去他家里,一看除了一个老母亲,就没一样值钱的东西,都摆摆头走了。成家的事就这样一直拖着。一天黄昏后,他送走最后一批人回到船上临时搭的用于个人休息的棚棚内,发现床铺前的小凳子上摆有热腾腾的饭菜。他四顾无人,一番惊奇后,经不住饥饿诱惑,吃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而且准时。一天,他故意提前走进棚内,发现一漂亮女人正在往凳上摆饭菜。有人说,这是男人的孝心、善心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把身边的一个丫鬟叫了下来照顾他。后来,他们成婚了。再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武则天身边的太史令李淳风。李淳风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深谙前后500年事,是易经学专家,很受武则天喜爱。死后,葬在其老家,就是罗平斜对面岷江河侧的一处半山腰上。
为了传承和发展孝、善文化,为了获取一份美满姻缘,尤其女的想嫁一个好夫婿,生一个聪明后代,渐渐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许多女人经过精心梳妆后,自发来到这个渡口。有的在岸边,有的在船上,或歌或舞或与闺蜜说点悄悄话。久而久之,罗平“女儿渡”便一传十,十传百,引得不少年轻男性的注意。这其中就有苏东坡。
少时的苏东坡英俊、帅气,喜欢读书,喜欢游历。其时,人们常以岷江为界,把眉山分为东西两块。苏东坡的足迹可谓遍布东西。西面,“连鳌山留题”“华藏寺山门打赌”;东面,“蟆颐观联对”“白塔山拜塔”等,至今传为美谈。而罗平,是苏东坡陪母亲或单独走家家(方言,指外婆)屋的必经之地,当然少不了他的踪影,更何况这里有又热闹又好玩的“女儿渡”。
据说,苏东坡20岁离开眉山进京赶考前几年,几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到“女儿渡”耍,有时带上弟弟苏辙,有时又带上家愿、家勤、家国等几个老表一起来。自从与王弗定下了亲事后,就主要同王弗一块到她老家(王弗的父亲王方为罗平人,后有叙)看亲戚了。罗平“女儿渡”是苏东坡在眉山难以割舍的情感之地。
心系报恩
很多人一生都在“恩怨情仇”中徘徊、抉择。有的人,常怀报恩之心,因恩生情,因情生爱,从而心胸宽广,受人景仰;有的人,怨声载道,因怨生恨,因恨生仇,在恶中坠入万劫不复之地。苏东坡属于前者。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坎坎坷坷、荆棘丛生”来概括。但不管是在人生高峰,还是人生低谷,苏东坡都能淡定、从容且快乐生活。从政40年,他在任上仅有7年。7年中前后呆过几个城市,无一不给人留下至今传颂的事迹。如,“密州办民团”、“徐州抗洪”、“杭州治湖”等等。另外33年的贬谪流放中,他同样为百姓做好事,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惠州发明输水管道,使广州人用上了自来水;黄州办孤儿院;儋州教学,让海南这个蛮荒之地,走出了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苏东坡有两句口头禅:“生活以痛,报之以歌”,“我看天下人,无一不是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除了在书中获取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外,与他在眉山的家庭和社会影响密不可分。从中就有拜报恩寺的经历。
报恩寺,位于罗平以北约两公里处,为唐代一进京赶考人,经此地时饥寒交迫被好心人施救,后考中做官专门回来修建的。是东坡区目前两处(另一处为三苏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据说,苏东坡1057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前几天,携妻王弗到老丈人(方言,指岳父)王方老家(今报恩村)走亲戚屋时,又一次去不远的报恩寺上香、叩头。可见,报恩寺的报恩文化,对苏东坡有多大的影响。
情注小吃
苏东坡的母亲,与人谈到苏东坡的爱好时,只说了三样:读书、游学、好吃。读书方面,大家都知道,从参加科举到制科考试,可窥见一斑。第一次,加苏东坡两兄弟共10人被录取,这10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本来,主考官欧阳修(北宋大文豪)非常欣赏苏东坡的考卷,准备列为第一,但又拿不准是不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结果卷定为第二。第二次制科考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特优人才选拔。两宋共有进士4万多名,只有41人被录取。41人中,唯苏东坡是最高等级。宋仁宗回到家里,高兴地说:“我为子孙选到了两名丞相。”苏东坡就是一名。游学方面,如前所述,苏东坡的足迹,遍布眉山的东西,可以说他“天上都是脚板印”。说到吃的,仅在罗平就有许多传说。
罗平地处繁华的水运码头区域,本身物产丰富,加之人员流动大,吃的东西尤其小吃类,经过岁月沉淀和人们口味的认可而自成特色。比如,敲粑粑。这个名字就非常有诱惑力。首先,敲, 要传出声音,给人听觉冲击;其次,粑由糯米、面粉、玉米、红苕等分别做成,色彩不一,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切成或圆或方或三角等形状,给人视觉冲击;再次,掀开盖布,热腾腾、香喷喷的味道扑面而来,嗅觉更是不依不饶,想不被俘虏都困难。上了年纪的人,今天回忆儿时的乐趣,无不记起那首吃敲粑粑的童谣:
叮叮当,粑粑香
小伙伴,一齐上
闻声不见卖粑粑人影
一路奔跑哟一路慌
另外,米凉粉、冒尖尖饭等,也久负盛名。所有这些,对“好吃嘴(方言,指喜爱美食)”苏东坡来讲都不陌生。在苏东坡心里,罗平小吃中,有一样是一生都难忘的,这就是“枕头粑”。
枕头粑,因形状像枕头而得名,有安稳之蕴意。那时,罗平人为了南来北往的人携带方便,就把糯米磨成粉再手工近10道技法而成。苏东坡在青神县中岩寺求学时,其老师王方的女儿王弗,初次见面便心有所仪。苏东坡在那里不仅是学霸,更是学神。王弗一天晚上见教室里只有一盏灯亮着,近前一看是苏东坡,就悄悄退回屋里将枕头粑切成薄片、熬些砂糖淋上,又悄悄端到苏东坡的身旁,再回闺房休息。此时苏东坡嗅到气味,一看是自己最爱的小吃,立即整(方言,指吃)了,后来才晓得是王弗专门给他的夜宵。离开眉山宦游中,苏东坡常记得此事,深感亏欠了心爱的人,当王弗驾鹤西去,苏东坡仍念念不忘,夜深人静时,与王弗一起甜蜜的点点滴滴浮现到眼前,于是提笔写下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系眉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培训现场。本报讯(严琪漾记者王丽肖倩文/图)为提升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养鸡技术,8月2日,青神县农牧局、县乡村妇女儿童促...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