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围绕目标 重点发展17个主要项目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9-12 06: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左杉)9月11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 《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此外,围绕主要目标,四川省还列出17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项目。

17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项目分别为: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工程、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工程、最美人文古镇(村落)创建工程、四川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巴蜀书画传承发展工程、传统节日振兴工程、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巴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文化经典诵读工程。

17个主要项目中内容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其中,已有部分项目已经正式实施启动。如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已评出10位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未来,将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修建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四川历史名人堂;加强对历史名人遗址故居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对杜甫草堂、武侯祠、三苏祠等名人故居,将集体打造成主题旅游线路。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将开展古蜀文明遗址普查、古蜀文明探源研究,将对三星堆、金沙文明等古蜀文明展开全球巡展提升知名度,以其为主题的影视剧、小说等周边产品也将投入研发。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工程,将编创排演一批经典剧目,实施名家收徒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将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对蜀绣、蜀锦、青神竹编等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及具有突出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和集聚区整体性保护,让非遗变成产业和文旅资源。

在新启动的项目方面,有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将挖掘三国蜀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创、文旅新项目和新业态。目前,集美食、文创、演出等为一体的三国蜀汉城项目设计方案正在推进。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工程,将培育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带,开发工艺美术、文创等新兴业态。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方面,将提升钟水饺、赖汤圆等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实力。

此外,《意见》提出,要以幼儿、中小学教材为重点,积极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川剧、曲艺、书法、武术、中医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进校园。《意见》提出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服务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创新发展体系。要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和巴蜀网络文学书写计划,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动网络音乐、网络动画、网络剧、微电影、微视频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省作协2017年青年诗人培训班在眉开班

本报讯(记者余毅)昨(4)日上午,四川省作家协会2017年青年诗人培训班在眉山市举行开班动员仪式。省作协主席阿来,市政协主席王影聪出席开班动员并致辞。王影聪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说,眉山...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