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藏陶遇上竹编,跨界传承工艺之美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8-24 06:02 大字

陶艺传习所学生现场拉坯。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藏区陶器与青神竹编,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器物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还真能。18日,在壤塘县南莫且湿地生态旅游壤巴拉节的民间手工艺展厅,该县陶艺传习所负责人求旺堪布介绍,藏陶多为粗陶,如果用竹编包裹一层,不仅美观大方还有减缓散热的实用功能。

振兴:藏区陶艺重获传承

听说壤塘县要办陶艺传习所,热心人士将收集的来自布达拉宫的陶瓷捐献出来。在一排民间收集来的土陶以及传习所恢复制作的陶器中,这两件器皿太过突出: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墨绿色的釉层厚实均匀,内敛的包浆诉说其令人仰视的“辈分”。

“据捐赠人说,其陶土、工艺确实是来自壤塘。”讲解员孟蓝介绍,壤塘藏陶至少有千年历史,有红黄黑蓝等不同颜色和形制,黑陶用青稞糟粕染色,质地坚硬、耐摔耐用。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藏陶的传承都已断代许久。我的师父会做一点藏陶,曾经流露希望将其传下去的希望,但时机未成熟。”求旺堪布说,到他这一代,他发现陶艺传习可以和当地年轻人的文化教育结合来做。

带着期望,求旺堪布走遍了景德镇、宜兴等地的工厂、研究所、博物馆等。他发现陶器如今代表了健康、养生、绿色的生活方式,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尤其跟塑料制品比起来,它的生态环保特点很突出。

2016年年初,求旺堪布向县政府提交了藏陶传承的报告,获得了支持。陶艺传习所在该县上壤塘乡贡巴拉卡寺旁边落成,已有学员35人。“一方面引进外面的现代化工艺、理念和器具,如拉坯机、雕塑工具等,派出学员去宜兴等地跟随工艺大师学习;更重要的还是继续搜寻整理藏陶的历史资料,传承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求旺堪布说。

目前,传习所已制作出藏式陶艺产品200多种,常用的曼扎拉壶、最具代表性的宝瓶壶等都在实用性之外尽量在各个元素上体现了佛教文化。

创新:竹编带来升级灵感

虽然陶艺传习所已取得不小的成绩,求旺堪布认为与真正的好陶器尚有不小的差距。

“市面上作为消费品的陶瓷制品已可满足需求,我给学员的定位不是做重复工作的工匠,而是能够创新的工艺师。”创新的基础是兼收并蓄。本次旅游节上,看到受邀参展的青神竹编将竹编套在玻璃、金属、陶瓷茶杯等器皿上,求旺堪布精神为之一振,“竹编脱俗高雅,一下就提升了原器物的审美品味。”

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总经理、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岚介绍,竹编“跨界”早已有之:随着商贸信息的畅达,藏区客户请他们试做竹编的酥油包装盒,替代以往笨重的木质盒子。竹盒里层细密,外层略稀疏,不涂漆,透气环保,很受欢迎。“藏区银、铜质地的茶杯、茶壶使用较多,其弊端就是传热快,一方面烫手不好端,一方面保温不好。”陈岚说,加上竹编,既美观又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此外,结合佛教文化与竹工艺的竹编唐卡、竹编香炉等都在规划之中。

求旺堪布认为,藏陶多为粗陶,原始、大气,触摸之下,手上的颗粒感强烈;竹编则优雅、细致润滑,从技艺到产业链都已较为成熟。两相结合,会让两种不同性格的工艺融合出不一般的艺术品,对此他满怀期待。

新闻推荐

青城镇: 巩固基础 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本报讯(帅勤记者肖倩)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8月16日,青神县青城镇组织该镇各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召开档案资料整理培训会。会议要求,要...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