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业与生态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 “青神模式”守住碧水蓝天

四川科技报 2017-08-18 10:41 大字

8月16日,一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服务车”开进眉山市青神县罗波乡新桥村,将养猪场的畜禽粪污运往果蔬种植户的田间地头。

一辆小小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服务车”,将粪污变成肥料,不仅使养殖户、种植户、车主三方受益,而且守护住青神的碧水蓝天。

粪污综合利用

服务车来提速

16日一早,当地农民胡同兴便开着“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服务车”进了新桥村,收粪、装车、卸粪,忙个不停。上月,他通过招投标以8万元一台的价格,购买了两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服务车”,每天往返于养殖场和果蔬种植户的田地之间。

“这车是罗波乡政府鼓励我购买的,买车后我雇了4个工人,两个人开车两个人拉管道。”胡同兴说,“一辆车可以装7立方米粪污,养殖场按15元/立方米支付,运一车就有105元的收入。到了年底,如果无违规,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政府还会给每辆车补助4万元。算下来,一辆车一年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好多了。”

“粪污治理好了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民生产的福音;而不治理,懒治理,怕治理,就会成为农村令人头疼的难题。”罗波乡党委书记饶舜称,此种方式为政府引导,个体经营户积极参与,通过公开招标,要求每辆车一年收集粪污不低于1万吨。

节成本提品质

种养无缝对接

刘如祥是青神县高台乡百家池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家中种植椪柑70多亩,“从以前使用化肥到逐渐提高畜禽粪使用量后,土壤不板结,种出的果子个头饱满、糖分多、口感好、价格高,每亩地至少节约成本500元。全村2000多亩果树,一年可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刘如祥介绍道。

据高台乡乡长童苗介绍,目前,全乡有养殖大户40多户,养殖生猪1万多头,一头猪4个月时间共产生粪水1吨,按这样计算,全乡平均每天产生粪水83吨。以百家池村为例,全村种有果树2000多亩,一亩大概需要5吨粪水,按50%的使用量计算,全村有5000吨的需求量,需求量远大于产出量。

童苗所言非虚,高台乡百家池村8组村民李中元有一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服务车”,如今“生意越来越好”,“隔三差五就能接到养殖户的电话,请我们去运粪。现在,为了方便安排时间和线路,基本上要提前两天预约才行。”李中元笑着说。

“生态+”治污

实现清洁养殖

目前,青神县每个乡镇都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服务车”,从业人数达22人。要保证这种模式的长久运行,政府的监管和服务格外重要。为了保证百分之百把粪污浇灌到地里,青神县制定了方案,县环保局、畜牧办负责监管,对粪污收集、运输、灌溉实行台账管理,如有偷排粪污等现象,或将面临上万元的处罚。

为加快推进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全域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4月,青神县下发了《青神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履行指导、审核、监管、查处等职责。

如今,青神县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源头减量、贮存扩量、利用增量”的思路,大力推行“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循环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优势,以生态理念推进畜禽养殖生产绿色发展,以环保意识推动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在科学规划、循环种养、综合利用、激励引导、加强监管上齐发力,找到了一条畜禽清洁养殖路径,不但守住了碧水蓝天,更实现了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余涛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新闻推荐

保护环境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本报记者 肖倩 文/图

帅云洪向参观公司生产基地的群众代表介绍环保治理情况。企业代表帅云洪8月9日上午10点半,在位于青神县西龙镇的四川省西龙生物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分厂内,该公司副董事长帅云洪与一分厂厂长站在天...

青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