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匠心为竹编 让竹丝舞动奇迹 本报记者 肖倩 文/图

眉山日报 2017-07-23 01:29 大字

张德明介绍瓷胎竹编制品。细心编织的张德明。张德明介绍新型竹编艺术字画装裱技术优点。

左手持瓷杯,右手的镊子轻轻勾住一根竹丝,横向穿过瓷杯上早已竖向排列好的竹丝,随即,右手一拉、左手一压……7月20日,当记者见到张德明时,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内潜心编制瓷胎竹编。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举世闻名,青神县内竹编能人众多,他们中间涌现了一批竹编工艺大师,张德明便是其中一位。张德明4岁学竹编,在与竹编相伴的60余年时间里,不断对竹编技艺进行改进。他发明的新型竹编艺术字画装裱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改良的瓷胎竹编受到市场认可,让青神竹编更加贴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人物介绍

姓名:张德明

年龄:65

籍贯:眉山市青神县

职业:个体户

擅长:竹编字画装裱、瓷胎竹编编制

人物简介

幼年学艺 坚守一生不离弃

在许多老一辈青神人的少时记忆中,家里会编制一些背篓、簸箕、刷把等生产生活用品,拿到集市上售卖,改善家里的生活。幼年时,张德明家也是如此,他爷爷去世得早,奶奶会编些东西卖钱,给家里买油买盐。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德明4岁就开始跟奶奶学些粗浅的竹编手艺。在年幼的张德明心中,竹编手艺太有用了,家里的生活条件靠着卖竹编产品改善了不少。

中学时,张德明的同学经常分些小零食给他吃。口袋里没有半分余钱的张德明不由得心生羡慕,便向同学打听他的零花钱来源。当得知同学是靠着编竹扇挣钱后,他决定利用自己从小就掌握的竹编技术,丰富自己的荷包,也请同学吃好东西。“那时候,我靠着编竹扇,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钱。我喜欢竹编,不仅不觉得累,还主动学习了采用索骥法在细篾条扇子上编织简单花纹和字样。”

后来,张德明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了一名音乐教师。工作之余,他开始研发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竹编制品。

20世纪90年代,因为出色的竹编技艺和经营头脑,张德明兼任了青神县职业中学的校办企业总经理、竹编艺术高级指导教师。从此,他更加主动地向校内外和省内外的竹编教师、艺人、专家学习,还接触到竹编人物和风景,不断探索竹编技艺的新领域。

独辟蹊径 竹编字画精品化

回顾张德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竹编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追求创新是他不变的追求。2007年4月,张德明发明的新型竹编艺术字画装裱技术成功申报国家专利。在发明期间,张德明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1990年,在对竹编技艺的不断学习、总结、探索中,张德明发现,竹编艺术字画的装潢非常值得革新,特别是软条幅和软横幅,虽然竹编画面比较精美,但由于装潢简陋,给人不上档次的感觉,同时又会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开裂、变色、起拱。

说干就干,张德明联系了县内一位竹编艺术指导教师,与他一起研究竹编艺术字画装潢技术革新。二人开展了多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张德明由于工作上的变动,暂时搁置了技术研发。

“2004年,我无意间发现了当年搞得不成功的作品,这再次点燃了我的热情,我决定重新开始技术革新实验。”从此,他全身心投入到技术研发中,然而,在毁掉数十张竹编字画后,成功的曙光仍未到来。

2005年的一天,张德明到成都办事,找到一位从事字画装裱的朋友帮忙,哪知,这位朋友早已转行,他看张德明态度诚恳,便把自己的徒弟介绍给张德明认识。朋友的徒弟答应帮助张德明做实验,张德明喜出望外,立刻回青神,拿上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十几幅大小不等、丝数不等的竹编字画返回成都。当时正值夏季,他们克服了炎热的气候,不断进行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新的竹编装潢技术以纸、绫、绸缎等为载体,采用机器和手工结合的方式制作,解决了竹编艺术字画难保存、不上档次的问题。

敢于创新 瓷胎竹编终成功

2008年,有一家企业联系到张德明,希望与他合作开发一款新式竹编产品,喜好创新的张德明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当时,我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竹编技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并盘点了一下全部的竹编制品,决定改良瓷胎竹编,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融合在一起。”当张德明将自己初步的想法告知企业后,对方大加赞赏,请张德明按照这个思路研发新品。

一年后,企业对研究成果并不满意,张德明提出用两根竹丝同步编织,让成品造型更加立体化。又过了一年,企业仍然对研发的新品摇头。张德明决定,进一步细化竹丝,让成品更加精致,0.5毫米、0.48毫米、0.43毫米……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终于换来了成功,改良瓷胎竹编通过验收,正式上市,并大获成功,成为消费市场上的热销货。

制作改良瓷胎竹编所用的原材料非常考究,需要选用两年青的竹子,且保证竹身无疤无结、无虫蛀、水分恰当,这样的竹子才能制作出刚性和韧性合适的竹丝。

竹丝的制作相当复杂,要经过刮青、分块、起篾、分丝、匀丝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光是晾晒这一步就相当费神,晾晒的时候晚上不能收,要让竹子受到露水的滋润,万一晚上下雨就完了!”张德明说,分丝、起丝更是考验手艺,精确度完全靠工匠日积月累的手感来把握,最熟练的工匠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3两竹丝的分丝工序。

目前,青神县正在倡导竹编产业机械化改革,张德明也在思考,如何利用机械精确地制作出符合规范的篾条、竹丝,“我现在仍然毫无头绪,竹子相对于木料来说太脆弱,而且,竹编艺人制作篾条和竹丝的手感难以形成准确的数据。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在青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竹编产业机械化的难题一定能迎刃而解。”

新闻推荐

青神县政协九届三次常委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王丽)昨(21)日,政协第九届青神县委员会第三次常务委员会召开。县政协主席罗兴建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全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书记慕新海莅青调研的讲...

青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