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飞回“归巢燕”: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

甘南日报 2022-03-01 09:23 大字

认真观察着每一株葡萄藤的生长情况,不时用剪刀仔细修剪……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博视家庭农场中,今年34岁的刘沈厅双手粗糙,鞋上、裤腿上沾满黄泥,脸上却挂着欣喜的笑容。“春雨贵如油。”这位“新农人”如是说。

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刘沈厅本已留校任教。2014年,他的家乡彭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被广阔乡村的发展机遇所吸引,刘沈厅于2017年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用家中所有积蓄承包了130亩地,踏上返乡创业之路。目前,刘沈厅经营着两家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达到220亩左右,年收益约200万元。

实际上,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推进,四川各地乡村飞回了越来越多“归巢燕”,这些曾经走出村庄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带动乡村在小康路上跑出“加速度”的一支新兴力量。

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的“千禾农庄”家庭咖啡馆内,今年30岁的何婷婷正忙着为游客制作香醇的意式拿铁。2015年,长期在外打工而与家人分隔两地的何婷婷回到家乡,将自家于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漂亮小楼改建成一家咖啡馆,每年有10余万元收入。“我们都希望看到村子变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在为此努力。”

与何婷婷一样,曾在外奔波多年的“80后”村民关勇也于2018年返乡创业,成为一名咖啡馆老板。“以前在外地工作,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现在乡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我既能陪伴家人,也能发展事业,两全其美。”关勇笑道,回乡后,自家收入每年都在增长,“大家都过得越来越好。”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坚定前行的高槐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咖啡村”,除了咖啡以外,文创、山地越野、民宿、手工等多种业态也在此生根。高槐村村支书陈波介绍,村庄于2016年整村脱贫,2021年村人均收入已增长至26500元。

陈波告诉记者,仅2018年以来,高槐村就迎回11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村庄的发展越来越生机勃勃。“这些年轻人曾经在外打拼,见过世面,回村后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对于乡村振兴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除了广袤乡村的发展机遇外,政府的支持也是促使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以四川为例,早在2018年,当地就出台了《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通过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按照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举措,提供推动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向纵深发展。据四川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2021年四川共有1.8万名脱贫人口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对于飞回乡村的“归巢燕”而言,除了抓住机遇实现个人发展外,他们也正积极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勇担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

刘沈厅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回乡5年来,他不断沉淀、深耕农业,不仅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中级农技师,还先后指导或发明3项涉农国家专利,其中,他自创的简易滴灌系统已在四川地区超过5000亩土地上应用;他还发起成立彭山区果业商会,通过搭建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会员800余名……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刘沈厅坚定道,乡村哺育了自己,自己也想尽最大努力反哺乡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返乡创业年轻人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据中国新闻网)

新闻推荐

给力!春风送温暖 就业暖民心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会)“我是通过村里发布的通知,了解到招聘会信息的,希望在现场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近日,在彭...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