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农事忙 乡村振兴正当时
春种正当时。农资产品经营店工作人员向农户介绍农资产品使用方法。龙昊驰在观察施用有机生物肥后的柑橘。农技人员指导柑橘种植。
近段时间,在位于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的水稻、叶子烟轮作粮经复合示范田里,村民正对种植的叶子烟进行田间管理。
不误农时不负春,农业生产有妙招。据悉,在种植叶子烟的过程中,当地村民大量选用微生物有机肥料、复合肥,以精准施肥为技术手段,促进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通过种植水稻,以水浸泡土壤,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由此实现粮食和叶子烟种植优质、高产。
施攀 杜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立春过后,春雨一来,万物萌动,田间地头一派勃勃生机。
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眉山广阔的乡村里,劳动者围绕着农事忙碌开来:
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的蔬菜基地里,人们忙着种无筋豆,一粒粒蔬菜种子,种出致富好光景;
青神县高台镇诸葛村粮经复合示范田里,覆膜的叶子烟长出了几片嫩叶,村民忙着将薄膜开孔;
彭山区的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送技下乡,“把脉开方”,护航春耕。
丹棱的果林里,“新农人"巧把食用菌渣“变废为宝”,产出有机肥料让果树长得更好……
春光正好,不负韶华。为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眉山春耕生产第一仗已经打响。
□杜艳
看现场
一粒种子 种出致富好光景
□郭侨 文/图
2月14日上午,迎着初春的阳光,走进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的蔬菜基地,只见一块块田地四四方方,一张张薄膜整齐地排列其间,产业便道纵横交错,40余名村民正在进行春耕播种,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当下,正是哨楼村特色产业——无筋豆的播种时节。村民们3人一组,一人负责打栽植穴,一人负责播撒种子,还有一人负责盖干燥细土,大家相互配合,干劲十足。
“早上7点半开工,中午11点半吃饭午休,下午从1点半劳作到5点半,每天的工资是50元。”蔬菜基地的管理人员高淑君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村民们务工的积极性很高。
今年81岁的村民余世相为了多干几天活、多挣点钱,刚刚过完年,就迫不及待地从女儿家回到了哨楼村,生怕错过了蔬菜基地里的农活。
“去年我有个月领了1600多元。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余世相说,他身体还算硬朗,干活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等播种完毕,就要开始搭豆架,所需人工就更多了。”高淑君说,到时候每亩地需要9个人工,更多的村民会加入其中。
不难感受到,在哨楼村,无筋豆不仅成为一种特色产业,还真真实实地带动着村民增收致富。
说起哨楼村的无筋豆产业,不得不提到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君。
2020年8月,张国君和村干部一起外出考察时,发现无筋豆这一周期短、效益高的产业,回到村上就立即引进业主,尝试种植无筋豆。
“无筋豆一年可以种两季,单季亩产能达到1500至2500公斤,每公斤市场均价6元。种得好,每亩年收入可达到3万元。”张国君说,无筋豆种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精细管理和采摘,村上目前发展了200亩无筋豆产业,带动了附近不少村民务工增收。
据介绍,每一季无筋豆从种植到收获结束不超过100天。每年两季无筋豆种植,正好错开雨季,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是见效快、用时短、收益高的产业。
“选好一个产业、选准一个产业,就要持之以恒地干下去,要让群众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张国君期盼着,下一步,哨楼村能以基地引路、大户带动为抓手,依托企业、大户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建立“同向发力、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特色种植增收致富。
看保障
备足农资 助春耕有序开展
本报讯(彭威楠 杜艳 文/图)正值春耕关键时期,洪雅县的农用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近日,洪雅县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走进部分乡镇,了解春耕备耕和农用物资储备情况。
在各个农资产品经营店内,各种农用物资整齐地摆放着,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络绎不绝。各经营店店主根据农户需求,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农资产品,并耐心讲解产品特性和使用方法。
据了解,洪雅县有180余家农资产品经营店。为满足农户需求,目前,各农资产品经营店提前储备了充足的化肥、农药、农用工具等物资。
同时,洪雅县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用物资的调运和配送,畅通购销通道,确保“调得进、运得出、送得到”,有效解决农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大限度确保春耕生产。
看人才
变“废”为宝 这个“新农人”有一套
□刘敬宗 杜艳 文/图
“施用过有机肥的果树,产出的水果大小均匀、色泽红润。”近日,丹棱县齐乐镇板桥新村,尚未返校的研究生龙昊驰正在地里察看果树长势。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巧把食品菌渣变“废”为宝,制成有机肥料,在果树地里一实践,效果挺好。从工程造价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转向研究农业的研究生,龙昊驰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龙昊驰的父母都是板桥新村的农民。龙昊驰的父亲有一个以种植食用菌为主的家庭农场,面积有50多亩,常年生产食用菌500吨左右。受家庭影响,七八岁时,龙昊驰就开始与食用菌打交道:每天起早采摘菌子,跟着父母上街卖菌子……初中开始,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学习拌料,制作菌袋。“那时,看到自己制作的菌袋上长出了菌子,特有成就感。”龙昊驰说。高中毕业后,他被成都理工大学录取了。虽然学的是工程造价专业,可他对农业的兴趣不减。本科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考上河南农业大学的农学研究生。
龙昊驰攻读的是土壤改良方面专业。在实验室,他发现生产有机肥最好的基质是生物质材料,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由此想到:“父亲的菌渣有更好的利用前景啦!”
他把自己的想法(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向导师作了汇报,得到了肯定与支持。在导师支持下,他在实验室进行了以菌渣为主的有机肥制作实验,获得了第一手的完整资料。随后,在河南各地进行试验时,他与团队一起完成的“水果番茄专用生物有机肥”项目,于2021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赛区金奖;他与团队一起完成的“一种改良砂姜土壤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于2021年9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登记。
回到父亲的家庭农场,龙昊驰将生产完食用菌的废料全部用于制作有机肥,并将有机肥用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对此,他的父亲龙克树松了一口气:“以前为处理菌渣,要花很大功夫;现在好了,变‘废’为宝了。”
龙昊驰说,下一步,他将继续优化有机肥的生产工艺,通过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让水果更甜、稻米更香。
看技术
农技送上门 “把脉开方”助振兴
本报讯(赵会 文/图)连日来,眉山市农技人员活跃在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为群众带去了春耕生产技术的“及时雨”。
2月21日一早,彭山区公义镇初心家庭农场,农技人员袁敬勇和同事们正为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农技人员通过理论知识讲解、现场操作、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为种植户们讲解了春季柑橘树管理技术。
郑利彬种植柑橘已有五六年了。去年年初,她家柑橘园受到极端霜冻天气的影响,部分柑橘被冻伤、冻坏。去年年底,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她提前搭建了防冻棚,如今低温天气已过,柑橘树顺利越冬,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当天,农技人员前来培训,她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对春季柑橘树管理技术有了更多了解。
“非常感谢农技培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种植技术,希望柑橘产量能够继续提高。”郑利彬感激地说。
2021年,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水稻、葡萄、猕猴桃等种植技术指导,让技术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以来,该区共组织农技人员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上千人次,开展业务培训300多人次,受益农户达2000人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上门”,农技人员成为村民争相邀请的“大红人”。
如今,在彭山区,猕猴桃种植中采用的高拉牵引技术、葡萄种植中采用的自动卷膜系统、柑橘种植中采用的防冻膜技术……各种高科技种植技术的不断积累和更新,推动着该区农业产业大步迈向向现代化、智能化。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夏杨婷帅佳记者常坚)2022年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托育工作纳入十大民生实事,眉山市彭山区作为全市选定的...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