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来的鸭棚子

华西都市报 2021-10-27 02:25 大字

□ 张文海

收割后的稻田,总有一些抛撒的谷子陷在泥巴里,捡也捡不起来。这时,成都南边的养鸭人就带着鸭子来吃谷子。

上世纪80年代前,立秋后的成都平原农村,常可看到放鸭儿的牧鸭人。他们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扎起可移动的棚子,周围圈起上千只小鸭,天一放亮,主人用石头支起锅儿煮饭,吃完饭,解开鸭栏,手持头上带飘飘的吆鸭竿,开始一个田一个田地牧鸭。那些撒落在泥巴里的谷子,便一颗不少地被鸭嘴巴凿起,吞进素囊,每只鸭都胀得鼓囊囊的。农村人便把这些牧鸭人连同他们挑在肩膀上走的棚子,统称为鸭棚子。

季节有差异,牧鸭人先从乐山、眉山、彭山、大邑、新津一路将鸭子往成都方向赶,当赶到成都平原时,初始的毛鸭儿已长成穿褂褂(儿)的半大小鸭子,再在成都平原放牧一个多月,这些半大小鸭就全变成双翅长毛筒筒(翅羽)、两斤半左右的大鸭子了。

那阵,成都周边乡场上有不少烧鸭店,市民每天都可以买到香喷喷的烧鸭子。那时的鸭儿都是土鸭子,吃起来香得很。一斤左右一个,酥黄油亮,买一个用手一撕,一会儿就风卷残云。

如今成都平原再也看不到鸭棚子了。

新闻推荐

美国雅保公司西南最大锂电池材料项目落户眉山

(记者周圆韵)10月20日,全球化工100强、锂业务综合实力全球第一的美国雅保公司与眉山市彭山区在眉山签订雅保新时代锂电池材...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