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坚守 守护彭山城市温度

眉山日报 2021-05-13 08:28 大字

小城彭山有温度。李利红忙着采摘装箱最后一批沃柑。岷江大桥建设(拆除重建)工程施工现场。辛勤的环卫工人让城市更干净。(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清晨出门,大街上干净整洁,没有一片纸屑;来到公交车站点,公交车已经准点开始运行;太阳下山,回到温暖的家中,新鲜的水果摆放在餐桌上……

这是彭山这座小城平凡的一天。背后有一群人在辛勤劳动,守护着这份平凡。正是每一名彭山人的平凡坚守,汇聚起一座城市的奔跑姿态和温暖氛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彭山田间地头、项目工地、街头巷尾,看看彭山这座小城的温暖底色。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茂春 文/图

A

一个人的奋斗

走出灿烂人生路

近日,李利红的笑语家庭农场内十分热闹,农场最后一批沃柑被成都水果商收购一空。李利红乐呵呵地和20余名工人一起采摘、装箱沃柑,赶着当晚发出。只见李利红右手拄着拐杖,左腿灵活地在果园里跳动,很快就采摘了一筐沃柑。

李利红是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人,今年43岁,8岁时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李利红性格开朗大方,做事认真努力,用“独腿”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路,前不久刚获得四川省第五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1996年,初中毕业两年后,李利红被选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残运会。赛前两个月,她和其他运动员一起到成都培训。培训时,教练要求她先拄着拐杖走200米,再丢掉拐杖跳200米,最后再在铺满木屑的90米跑道上跳4个来回。如此循环往复。李利红回忆说,训练到后来,她的脚已经没有知觉了,但教练要求严格,就算是爬也得把训练完成。刚开始训练时,她经常边哭边练。

李利红表示,当运动员的那段经历是她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运动员咬牙坚持的韧劲儿留在了她的身上,让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时总能心情平和地应对。

1996年到2000年,李利红多次参加残运会,曾在四川省第六届残运会上获得跳远和铅球两枚金牌,以及标枪和铁饼两枚银牌。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中,李利红还参加了眉山地区火炬传递。

2014年,乘着彭山深化农村改革的东风,当时在外发展的李利红回到家乡流转了70余亩土地,准备发展农业。

刚开始时,李利红走过一些弯路。最初种植雷竹,发现品种不适宜在当地种植,她当机立断,推翻重来;施肥不正确,把刚要挂果的果树树根弄坏了,她不急不躁,联系专家,时刻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结果;面对大风、大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她总能淡然应对。

如今,李利红的家庭农场已逐步走上正轨,浇水、施肥等自动化设施一应俱全。她还学习采用了草生栽培、林下养鸡等循环发展路子。农场里的芦笋和春见、爱媛、沃柑等柑橘长势喜人。2018年,芦笋年产值达80万元;2020年,柑橘部分挂果,产值40余万元。

创业成功后,每年套袋、采摘等农忙时节,李利红会组织当地村民到她的家庭农场务工,按月发放工资,让当地村民多一份收入。

今年60多岁的庄大爷已经在李利红的家庭农场工作5年多了。除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庄大爷和老伴都在李利红的家庭农场务工,帮助她看管农场,一年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凭借踏实乐观、乐于助人的性格,李利红被选为彭山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担任协会主席以来,她帮助和带动了100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引领协会4000多人发展林下养鸡、参加手工等各类技术培训,让大家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2014年,李利红考取了残疾人驾驶证。闲暇时,她会和亲朋好友一起驾车外出旅游,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我不能改变现实,只能改变我自己。”这是李利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用乐观的性格、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故事。

B

一个项目的建设

争分夺秒抢进度

近日,彭山区岷江大桥建设(拆除重建)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200余名工人争分夺秒抢抓建设,有的在桥底搭设高支架,有的在桥面上扎钢筋,有的在钢筋加工厂里处理建材,大家分工有序、有条不紊。

据现场施工负责人欧尚林介绍,为了保证在汛期之前完成高支架、墩柱施工,确保汛期不涉水作业,目前,施工队伍采取两班倒、定点定人的方式,将塔吊增加至3台、吊车增加至10台,全力以赴赶工期。

目前,岷江大桥建设(拆除重建)工程已完成60%,墩柱下部构造全部完工,正在开展高支架搭设、贝雷梁拼装、工字钢搭设、底板铺设等桥面基础准备工作,比计划进度提前了两个月。

自2020年5月25日开工以来,岷江大桥建设(拆除重建)工程备受关注。该工程在原彭山岷江大桥原址拆除重建,路线起于长寿牌坊处,沿迎宾大道至岷江大桥西桥头十字交叉口,于西桥头交叉口与滨江大道南段、滨江大道彭祖新城段连接,沿岷江大桥前进至东桥头与彭里路、华彭路相交,是彭山城市骨架路网的一部分,是连接G245外环线与剑南大道南延线的通道。

该工程建成后,将打通彭山区城市规划“三心”“五片”中的岷江西侧老城区居住服务中心、北部教育行政文化中心与岷江东侧城市历史人文中心、城市生态旅游中心的联系,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增加城市空间的可达性和利用率,实现彭山城区与城东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彭祖山风景区的有效连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彭山区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据悉,岷江大桥建设(拆除重建)工程预计总投资3.3亿元。重建后的岷江大桥为三塔斜拉桥,主塔为箱型钢拱塔结构,采用“盛世花开”的设计理念。设计桥梁宽度32.5米,全长509米,共7根桥柱,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加人行道,车辆通行净高5米,人行通道净高2.5米,最高通航水位426.65米。桥梁两侧分别连接迎宾大道与滨江路、滨江大道一段交叉口,规划环湖路。

“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设计基准期100年。”彭山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桥梁耐久性,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维护、抗震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同类桥梁中的高标准。

目前,岷江大桥东西两侧与迎宾大道、滨江大道、环湖东路衔接部分也在有序配套打造。预计将于今年底全面完成梁体工程,于2022年5月正式通车。

C

一群人的坚守

让城市更有温度

彭山城区小东街,对于环卫工人张伯群来说十分熟悉。每天,她都要在这条街道上来回走几十趟。

张伯群今年69岁,是彭山区观音街道人,两年前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两年来,她见过凌晨5时彭山小东街的寂静,也看过晚上9时这条街上匆匆归家的行人。

这两年,是彭山区助力眉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关键时期。看着城市街道上随地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街面更加干净整洁,自豪感在张伯群心中油然而生。

眉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但城市的美化之旅还没结束。“张伯群”们依然每天拿着扫帚等清扫工具行走在街道上。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环卫工人,也不能少了公交车司机。

每逢节假日,是彭山区52路公交车司机高达平最忙碌的时候,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就是如此。

52路公交从彭山北站开往17路公交接驳站,途经医院、学校、综合商业体、公园等人流量大的站点,单程15个站点需要行驶20余分钟。从早上6时40分到晚上7时30分,一个公交车司机要来回跑10趟以上。遇到“五一”、国庆等节假日,还要增派车辆。

“一方面是效率,另一方面是安全,我们必须保证大家出行安全、方便。”高达平说,他不仅是52路公交车司机,还是组长,每年节假日基本没休过假。像高达平这样常年在路上的公交车司机,彭山共有124名。

岷江大桥建设(拆除重建)工程施工现场,钢筋加工车间内,钢筋工人张微正在熟练地将钢筋处理成各种形状。2020年10月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地,已经近200天没有回过老家了。一天300元以上的工资让他充满干劲。

无数个像张微这样的建设者,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推动了项目有力有序建设。

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工作者,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彭山这座小城的繁华和温度。

新闻推荐

中国人寿锻造保险力量 守护女性美好生活

同心筑梦迎百年·国寿砥砺书新篇(一)中国人寿锻造保险力量守护女性美好生活中国人寿眉山市分公司近日到患病妇女家里探望慰...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