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一名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故事
3月12日,在位于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1组的沈厅家庭农场内,业主刘沈厅自主研制的简易滴灌系统正在施肥,工人们则忙着修枝、防虫等;另一边,刘沈厅正和工人们一起在新流转的95亩土地上栽种黄桃、葡萄、蔬菜。
今年33岁的刘沈厅,2015年大学毕业。2017年,原本留校工作的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承包130亩土地发展柑橘,成为一名“新农人”。由于创业有成,并带领乡邻共同致富,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2020年度“彭山榜样”。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茂春
“跨界”返乡当果农
作为硕士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刘沈厅放弃留校任教和出国深造的机会,选择“跨界”创业,一开始就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
为什么会选择返乡投身农业?刘沈厅坦言原因很简单,他看好农业的发展前景,而且自己喜欢。难怪有人说他的眼光独到。如今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130亩柑橘园内的柑橘树长势喜人,2020年的产量达到了30万斤。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刘沈厅扑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农业匠人”的实干。
2017年,刘沈厅流转土地发展柑橘不久,发现传统滴灌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便耗时几个月自主研制了对水质、肥料限制更小,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的滴灌系统。“与传统滴灌系统相比,这个简易滴灌系统省去过滤等环节,出水量更大,喷洒面更广,可以同时施用叶面肥。”刘沈厅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隐藏在柑橘树下的这个简易滴灌系统,每株柑橘树旁都有1至2个能喷洒到叶面的出水孔,为果树及时补充水分和肥料。“传统滴灌每小时出水量约20升,我这个滴灌系统每小时出水量能达到75升。”刘沈厅说。
目前,刘沈厅研制的简易滴灌系统在彭山区推广面积达2000余亩,并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吸引了全省各地400余名果树种植业主前来参观学习。刘沈厅的沈厅家庭农场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颁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成为彭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据了解,除了研制简易滴灌系统,刘沈厅还先后指导和撰写了简易滴灌、简易大棚、防冻套袋等3项涉农专利,全省推广超过5000亩,节本增效每年超过500万元。
抱团发展助“兴农”
创业多年,刘沈厅也从最初的一个人,逐步发展为带领当地群众抱团发展,实现了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蜕变。
彭山水果产业接近17万亩,涵盖葡萄、柑橘、猕猴桃等多个品类,但在技术规范、信息对称方面还有差距。
2019年,刘沈厅联合11家行业带头人,发起成立了彭山区果业商会和微梦志愿服务队,探索出“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的新模式,服务650余名农场主,面积近6万亩。同时,发起人才培育“双百计划”,培养100个行业带头人,带劲100个大学生服务“三农”。
2020年2月疫情期间,彭山区果业商会利用青龙废弃车场首创“零接触”中转站,通过远程视频洽谈、直播看货、监控采摘的方式,销售柑橘1500万斤,为后期5000多万斤的柑橘销售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让当地500余位农场主免于亏损。
随后,受到“零接触”销售模式的启发,刘沈厅又牵头打造了全省首个B端公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当前直播、小程序、公众号等矩阵资源,让政府、会员、客商和人才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一站式无缝对接。
目前,已有360余家农场入驻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产品超过500个;1000余名农民工入驻线上劳务中心;团购中心先后举办活动10余次,团购物资800多万,节省成本超过100余万元。
组建果业商会、微梦志愿服务队、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构建起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通“产供销金保”全产业链要素,这是刘沈厅返乡创业的项目——筑梦家庭农场。该项目作为全省唯一的公益性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全国银奖。
“既然成为一个‘新农人’,接下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起职业农民能够进高校、高校人才能够来农村的双向流动体系,为乡村人才振兴做贡献,当好‘兴农人’。”刘沈厅说。
新闻推荐
工作中的王晓强。(资料图片)“这么热心的司机,这么暖心的行为,太让人感动了!”近日,有网友在“眉山在线”APP报料区留言称,一天...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