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关键词 社会治理有新招解码眉山市彭山区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

四川法制报 2020-10-20 00:56 大字

改造后的彭山80号小区

彭山区江口司法所开展法律调查问卷

彭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本报记者熊勇彭山区委政法委供图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平安彭山建设再上新台阶,眉山市彭山区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力提升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五治”“改造”“服务”“应急”“咨询”五个关键词,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彭山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招”,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关键词】

五治

党建引领“五治”融合

“张书记,我咨询一哈,我的停车位上偶尔停了别人的车,大家又都是小区邻居,也不好说什么,你看能不能做个温馨提示牌呢?”10月10日,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泥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市民一进大门,便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福临家园安置小区位于泥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面,于2017年5月建成,主要用于安置原茯苓村村民(茯苓村已并入泥湾村)。小区内,四层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道路干净整洁,小区大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系统一应俱全。然而,入住小区之初,居民没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车辆乱停、杂物乱放,甚至在小区道路上晒谷物……短短三年时间,小区的基层治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区成立党支部作为小区治理的核心,组建党员先锋队,围绕党支部设立管委会、议事会、监委会,全方位覆盖小区治理工作。”泥湾村党总支书记魏守良说,小区优化公共服务,由党支部牵头,完善小区公共设施建设;组建党员突击队、纠纷调解队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矛盾。“通过党建引领,实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魏守良介绍。

据统计,目前该小区47名党员在小区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疫情防控期间,青年党员孙皓三天两夜没睡觉,24小时坚守卡点;80多岁老党员付炳南,主动要求入户宣传和排查。党支部今年为小区群众承诺的“十件幸福事”,目前已经完成了7件。

【关键词】

改造

旧小区变出城市新面貌

为改善人居环境,该区创新运用“三结合”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创新“小区改造与居民自治”相结合,实现“改前有依”。创新“先问需后规划”模式,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原则,“小区改不改”“改成什么样”“改造怎么办”都由群众说了算。创新“先自治后改造”模式,由街道办事处指导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将业主同意率达90%以上的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创新“先民生后提升”模式,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功能残缺等问题。

创新“小区改造与标准制定”相结合,实现“改中有据”。鲜明“美化、黑化、绿化、亮化、序化、净化、文化”七个标准,硬化黑化道路1.75公里,疏通改造雨污管道7公里,美化墙面8000平方米。严格按照“成立组织—居民申请—方案征询—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管理维护”六个步骤稳步实施,邀请居民参与改造。由该区“三创一新”领导小组牵头,该区住建局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实施主体,强化组织保障。

创新“小区改造与物业管理”相结合,实现“改后有管”。组织社区、网格员集中排查无物业管理的70个老旧小区,整合类似小区成立“连片小区业委会”募集7家物业公司,公开投票甄选,由中选物业对连片小区进行统一管理,共享门卫保安、卫生保洁、后勤维修等服务。

据悉,该区计划今年改造老旧小区75个,总面积约58.4万平方米,户数4764户,约14300人。截至9月,已开工65个(已竣工42个、在建23个、招标阶段7个、前期工作3个),累计投资约4500万元,开工率为86%,完工率为56%,正在提前谋划小区30个,力争年底提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5个。

【关键词】

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开花结果”

“企业和当地务工人员有任何法律问题,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上门提供法律服务。”在彭山产业新城联合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驻站律师伍宏刚介绍说。

今年初,当事人吴明贵因擅自进入彭山产业新城管理委员会,不小心跌入窖井内,造成了伤残9级的人身损害。事后双方多次协商赔偿金额,均未达成一致。

法律服务站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值班律师参与,律师查看证据材料后,准确计算出了理赔金额,出具了正式法律意见书。最终促使双方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

该公共法律服务站的成立正是彭山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动顺应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具体举措。工作站实行律师工作日8小时值班制,其宗旨在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园区的重大事项提供法律评估;解决园区业主和群众的各类法律诉求;参与园区矛盾纠纷化解,指导园区业主和群众依照法律程序解决问题,为企业、业主和群众提供法律支撑。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公共法律服务站,65个公共法律服务室。

【关键词】

应急

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1个

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停车场……走进彭山区鹏利小学应急避难场所,这些标准的指示标牌纷纷映入眼帘。

该小学应急避难场所地处彭山区中心区域,总有效避难面积4000平方米,总避难人数约2600人。应急事件或灾难发生时,周边居民步行约10分钟即可进入该场所,其他避难人员也可通过交通工具到达。该场所主要功能布局有供水系统、弱电系统、污水系统、应急电源等。“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点工作。”彭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切实做好公共应急避难保障工作,该区重点采取“四项举措”。

一是统筹布置,合理安排。通过与城区学校、开阔公园管理人员签订协议,该区设置了11个应急避难场所,最大应急安置人员10万到11万人。

二是统一指挥,预案完备。该区成立了紧急转移安置应急指挥部,制定了《眉山市彭山区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应急预案》以及避难场所针对性预案,确保指挥调度统一、预案完备。

三是应急物资储备充足,管理规范。该区由发改局牵头,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点7个,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安排专人对物资进行定期调试检查,确保物资储备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及使用制度,确保管理常态化。

四是严格应急值守,定岗定人保应急。该区各应急指挥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值班值守,确保24小时电话通讯畅通,做到应急气象、地质、预警分析信息及时共享,灾害事故信息及时上报,应急举措到位,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疏散安置妥善。

【关键词】

咨询

构建心理服务“三三”模式

“今年以来,我们中心已开展团体辅导20余次,惠及了500余人;开展心理咨询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技能提升培训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交流座谈等共5期,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了我们心理团队的业务技能。”该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勇向记者介绍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企业改制任务重、棚户区改造任务重、拆迁安置任务重,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空巢老人多、特殊人群多、留守儿童多的“三重”“五多”状态,如何化矛盾、促平安成为了彭山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该区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建立前端服务发现、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社会心理服务链,努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三”模式,筑牢平安建设“心防工程”。

整合资源,打造三级心理服务点。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两个中心,并指导所有服务站、服务室、服务点的工作开展。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建立心理服务站(室);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大群团、重点企业等建立相适应的心理服务站(室)。在村(社区)综治中心、卫生站设立心理服务室,开展个体或团体咨询辅导。

注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心理服务线。制定分类培训计划,根据该区各乡镇(街道)、区级重点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等在社会心理服务方面的职责,开展常态化培训;组建由17名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库,分时段按需进驻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专职队伍培养,支持鼓励具有报考资格的人员报考心理治疗师,凡是成功考取心理治疗师资格证的人员,财政补贴相关费用,用专业的力量夯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突出三项服务功能,开展社会面心理指导。区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室成立于2016年6月,配备心理治疗(咨询)师4人。区司法行政部门也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建立完善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对纳入重点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坚持半年一次的心理诊断,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据悉,自2019年该项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已累计为2万余人提供了前置心理服务,该区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下降至10%,各类案件同比下降60%,全区未发生一起因个人极端事件和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

针对下一步工作,彭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益表示,该区将继续按照眉山市委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健全“六大体系”,深化“五治融合”,实施“六大工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眉山市2022年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创造彭山经验、贡献彭山力量。

新闻推荐

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让文明乡风吹拂寿乡大地

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村娃造梦营活动。志愿者正在做国庆活动准备工作。仲秋时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连片的柑橘园内...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