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春耕新图景 现代农业背后的“高精尖”
农业废弃物处理为生物有机肥。工人正在对葡萄进行日常管理。育秧盘“成品”新鲜“出炉”。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在运行。俯瞰彭山美丽乡村。(彭山区摄影家协会供图)运输废弃物。
近日,彭山区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其中,运用科技手段成为农业生产的亮点:“工厂化育秧”、微生物技术转化生物有机肥、无沟无渠起垄栽培的智能化大棚、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高精尖”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农作物提质增量,也让农民既省力又创收。
彭山区位于“成都平原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农业人口24.3万人。近年来,彭山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大力推动示范区建设,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经验。大量先进农机农技的应用,“循环农业”“综合农业”的发展推进,让彭山如今的农业生产变了模样,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罗端 文/图
发展生态有机循环农业 变废为宝扮靓环境
3月31日,在位于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的臻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翻抛机来回穿梭,搬运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工人们忙碌着为废弃物作浇水处理,在机器分拣平台上对可腐烂垃圾进行筛查。
每到春秋时节,田间、地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堆积成山。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彭山一直在积极探索处置路径。
2019年8月,四川臻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动工建设臻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原来堆放建筑垃圾的荒地变为良田。该公司以产业振兴为主导,发展生态有机循环农业,先后建立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优质葡萄柑橘引种孵化基地,形成了臻润农业产业园板块,包含农业秸秆和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土壤修复改良、种植,每年可处理农业废弃物200万吨,改良土壤300亩,解决200人次就业。
“目前,我们采用的微生物高效生物降解技术是国内唯一的核心技术,具有独立的专利知识产权。”该公司总经理高建刚介绍,此项技术可将现在利用水平较低的各类玉米、小麦、水稻、棉花等秸秆,以及无法被利用的芦苇、树木枝条、杂草树叶和设施农业产生的有机垃圾等所有植物废弃物,快速高效转化为高质量生物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实现农业秸秆高水平、产业化综合利用。
“我们利用的全是农业废弃物,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壤有机值、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可谓一举多得!”高建刚欣喜地说,利用绿色生态科技,实现了“变废为宝”,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介绍,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已处理观音镇葡萄枝条3000余亩、谢家镇泽泻叶1.3万亩、公义镇各类农业废弃物2000余亩,生产微生物有机肥2万余吨。
尝试“工厂化育秧”技术 人机协作高效运转
3月中旬,彭山区水稻育秧正式拉开帷幕。近日,在位于凤鸣街道的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里,一条由4名工人操作的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在运行,经过装底土、压实浇水、播种、覆土四个步骤后,一块块长方形的育秧盘“成品”从生产线上新鲜“出炉”。
这是该合作社今年首次尝试的“工厂化育秧”技术——集水稻机械化置盘技术、暗室叠盘催芽技术、水稻硬盘机插秧育苗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水稻育秧技术,是眉山市唯一一处“工厂化育秧”试点,也是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水稻主产区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今年新增营养土粉碎机,改进流水育秧盘摆放方式和暗室催芽技术。这样育秧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人工。”该合作社理事长王程淋说,合作社先后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无公害大米。原来采用常规育秧,4个人每小时最多培育60块育秧盘,采用“流水线播种”后,4个人每小时能培育800块育秧盘。
在凤鸣街道金烛村6组作业现场,人机协作,高效有序运转,机械化作业率达90%。“算下来,今年的人工费要比去年节约10余万元。”王程淋说,与往年相比,减少工人近50人,且效率还提高20%以上,不再用人工搬运秧盘,真正实现省工、省力、省时、高效,节省成本。
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袁敬勇表示,传统的育秧方式装填底土、播种等操作很难做到规范、统一,容易造成秧苗出苗不齐、质量不一。采用“工厂化育秧”技术后,生产线不仅效率高,而且出苗又齐又壮,有利于后续进行机械化插秧,减少插秧移栽过程中导致的缺苗现象,从而实现增产。“在试点的带动下,彭山水稻产业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增加农户种粮收入,从而巩固彭山区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袁敬勇说。
智能大棚精细化种植 小葡萄成致富大产业
3月31日,走进位于彭山区公义镇鹤林村的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怡农业”)鹤林葡萄生产基地,20余名工人正在葡萄架间进行保果、绑枝、疏果等工序。成片的白色钢架大棚内,一行行翠绿的葡萄藤长出新芽,每棵葡萄果苗株距、枝条长度整齐一致。
鹤林葡萄生产基地占地300亩,无沟、无渠,采用起垄栽培、促成栽培新手段,按照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模式打造,是一个全新的封闭式葡萄种植基地。
“我们于2月下旬种下阳光玫瑰和紫甜无核两个品种的葡萄,目前正值花絮期。连日来,工人都在进行修花絮整形工序,而成熟较早的早夏品种已进入坐果期,工人正在开展保果工序。”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坤介绍,基地采用高端精细化种植模式,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智能喷淋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肥料、水的精确控制,做到施肥精准,节省了大量的人工。
“新基地里的葡萄大棚安装有智能喷淋系统,具备雨水、温度传感器,可以自动调节空气湿度。下雨了,传感器感应到后会及时反馈给处理器,天窗会自动关闭;温度高了,天窗会自动打开。”张坤介绍,同时,该公司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基地喷洒农药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现在只要两个工人、一天半时间,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有效控制了病害蔓延,从而保障葡萄品质。”
据了解,目前,果怡农业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年产值超过500万元,解决了周边1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基地内设有技术试验园,专门用于先进种管技术示范推广,带动了片区农户合作发展标准化葡萄种植2000余亩,每年可产出各类精品葡萄上百万公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林)为推动补齐眉山市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短板,3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十庆率队前往彭山区,结合新冠肺炎疫情...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