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医生”复活江口沉银出水文物
修复后的银簪。
修复后的金爵杯。
修复前的银簪。
修复前的金爵杯。
修复后的木鞘。
修复前的木鞘。本文图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今年1月底,一件彭山江口沉银出水文物从北京运回四川。这是一件发掘出水时,已压成扁平状的银碗。经北京文物专家巧手修复以后,人们惊喜地在碗底看见一匹线刻骏马,它的旁边还有两个大字:超光。
自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开展3年多来,对出水文物的修复也在同期推进。为了从文物上提取更多历史信息,同时也为即将投入建设的彭山江口沉银博物馆提供更多展品,“文物医生”迄今修复的文物已有80余件,让不少严重损毁的文物“起死回生”。
□本报记者 吴晓铃
A
急诊
“文物医院”开到考古现场
堆积如山的金银首饰、一排排大小整齐的银锭、曾经世上罕见的“西王赏功”金币数以百计……这是江口沉银考古出水文物在国家博物馆等地展出时留给公众的深刻印象。它们以事实证明,曾经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的明末“张献忠沉银”并非传说。
在2017、2018年两次考古发掘中,出水文物多达4万余件。然而文物埋藏江底数百年,江水侵蚀、砂石冲击,很多已经“疾病”缠身。
2017年1月,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启动江口沉银考古项目时,“文物医院”便开到现场。车内配备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木材水分检测仪、高性能蒸汽清洗机等各种设备,随时为出水文物提供“急诊”。
“文物医院”很快接收到各种“病患”:原本用于撑船的铁篙有的锈迹斑斑、剥蚀严重;珍贵的明朝藩王府册封金银册有的断为两截;装满银锭的木鞘在江水中浸泡数百年后,早已糟朽并多处“骨折”。
省考古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谢振斌介绍,曾经亮相国博展出、用来装银锭的木鞘,在江底淤泥中发现时还装着数枚黑沉沉的银锭。如果硬取,木鞘极可能就烂成数块。考古人员在它下面细心插入一块“担架”木板,将它完整抬起,再全身包裹一层浸了江水的薄棉絮,缠好保鲜膜,让它保持曾经的饱水状态,这才送回“文物医院”。否则一旦脱水,木鞘就会发生开裂变形。
在“文物医院”,这件木鞘被放入百分之百的纯酒精中浸泡,以便用酒精置换掉木材体内水分。这种置换时间往往长达好几个月,需要数次更换纯酒精,最终达到木材完全脱水的程度。此后,又将木鞘放进加热的高级醇中再次置换。谢振斌说:“高级醇在常温下是固体,但是在加热的情况下就会呈现液体状。它和酒精相溶,和水不相溶。当高级醇置换掉木材体内的酒精,冷却后,木鞘就能被固化的高级醇支撑住脆弱的身体。”
做了全身“加固”的木鞘,终于能接受“骨科手术”。“文物医生”将断裂成数片的木鞘逐一拼接,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如果未来江口沉银博物馆建成,我们可以把银锭重新按原样装进木鞘,让观众看到明朝如何装载和运输官银。”谢振斌说。
B
修复
让部分文物恢复原貌
和人们想象中稀世宝藏重见天日一定华光万丈不同的是,江口出水的金银器,大多经过锤打严重变形。江口沉银考古项目领队刘志岩介绍,这和张献忠当时洗劫明代藩王富户的原因有关,“这些金银他并非抢来穿戴而是用作军饷,或许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装下更多东西,那些占空间的金银杯、碗及饰件大多被砸成扁平状”。
送到“文物医院”的江口出水金银器,变形、氧化变黑、砂石附着,成为最大的病害。
该不该把它们按原貌修复呢?专家们持不同意见。
谢振斌说,这批被砸扁的文物,是当年张献忠烧杀抢掠、最终战败沉船的历史见证。如果复原,是不是就无法反映明末农民起义的这段历史了?如果不修,文物打砸变形无法辨识器型。江口沉银出水文物多达4万余件,很多文物种类重复,有选择性修复部分器物,既有利于考古研究,又能更好展现这批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有利于文化遗产的利用。
在专家论证指导下,“文物医生”对部分金银器进行小心翼翼修复。
一坨黑乎乎的银子,展开之后,居然成了一支莲花状的银簪。他们先用焊枪将银子加热软化,再慢慢展开,要反复多次才能将文物恢复原状。有些金类饰物已经折断,“文物医生”将其展开后,还要进行焊接和打磨。碰到有一定弧度的手镯,还得放到圆柱体上用橡皮锤敲打至原来的样子。
这些修复出来的金银饰种类多样。它们有用于装饰帽子的金帽花,其形状是妖娆绽放状的一盆花;有的展开前只是一两厘米长的金块,修复后就成为长达六七厘米、錾刻有精美纹饰的金帽顶。
“文物医生”甚至还给多件出水铁器做了“结石”手术。铁器在水中极易锈蚀,经年累月里,铁器旁的砂石便渐渐“长”到铁器上,坚固无比。医生们先把它们放到超声波清洗机进行初步的表面清理。更为坚固的附着物,直接用上外科手术刀、牙科打磨钻等工具把它们取出来,最后进行脱盐处理、低温烘干后缓蚀处理,尽量保存更长时间。
C
惊喜
发现更多珍贵历史信息
对文物进行修复,所耗费的财力往往比重做一件还要多。然而修复过程中发现的新的历史信息,却弥足珍贵。
刻有“超光”二字的银碗,在修复前,专家们曾用X光给它作了详细体检,发现碗底竟然线刻了马匹状的图案,然而旁边的字迹因被遮挡,并不能看清楚。省考古院在和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中,原本打算做一个复原品在未来的博物馆和原件一起展出,但做出来以后,是否和原件一样,大家心里并没有底。在充分咨询相关专家以后,这件银碗被送到北京进行修复。当银碗在手艺精湛的文物工匠的手中渐渐恢复原样,刻于碗底的那匹马的形象也生动起来。这是一匹四蹄跪地的马,看上去即将奋蹄疾驰,旁边的字此时清楚呈现:超光。“如果不对它进行修复,未来展出时,它就只是众多银块中的一件,艺术价值全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一种马叫‘超光’,也知道了明代人的审美,即使在饭碗底下,也会有各种装饰……”谢振斌说。
另一件金爵杯,在目前已知的明代文物中也颇为少见。在修复前,它同样是被砸成一坨的金块。当“文物医生”将它展开后,可以看出是一件缺了腿的金爵杯。遗憾的是,金爵杯的腿至今还没发现,“文物医生”期待着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江口发掘能够发现它的腿。
这些“文物医生”巧手修复的文物,有望在未来的江口沉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据介绍,江口沉银博物馆已确定在江口镇两江交汇处修建,目前设计方案还待专家进行最后论证。三次考古出水的精美文物将与这些修复后的文物一起,共同见证这段明末农民战争史,揭开“张献忠沉银”民间传说的神秘面纱。
新闻推荐
不负春光狠抓抢补 按下企业满产达产“快进键” “复工复产看眉山”系列报道②
□本报记者李幸文/图备好防疫物资、组织人员返岗、实施人停机不停、引进新设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眉山市吉香居食品有...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