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夫妻档” 携手前行促发展 记彭山区“第一书记”王振宇向征夫妇
王振宇和向征走访脱贫户,倾听群众心声。
□本报记者 罗端 文/图
“周大孃家这两天正在搬家,眼见着天开始冷了,她手脚不方便,我们一会儿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12月2日晚上7点,王振宇和妻子向征正忙着整理村里的贫困户信息资料,谈及扶贫工作,两人打开了话匣子。
向征是彭山区义和乡悦园村上一任“第一书记”,今年4月在“第一书记”轮换时,根据组织安排,王振宇接过妻子手中的“接力棒”,到悦园村任“第一书记”。这对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夫妻档”,在悦园村成为一段佳话。“能一边为群众谋福祉、解难题,一边和妻子共同为扶贫事业作贡献,这种奋斗的感觉,很幸福!”王振宇笑着说。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整村推进产业发展
“悦园村是我的家,贫困群众就是我的家人,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2015年11月,带着对群众的承诺,向征来到悦园村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她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了村里每一户贫困群众最新的生产生活动态。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当时,悦园村不少农户种植了猕猴桃,却不成气候与规模。如何走出一条自我造血之路?向征思索着,要提高种植技术、提升果子品质,做出品牌,给村里人带来更多效益收入。
说干就干。悦园村确定了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支柱产业,向征做规划、跑项目、找资金、推进基础建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经过几年的发展,悦园村猕猴桃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4500亩,还改良发展了1200余亩优质晚熟柑桔。
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我的女儿现在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我们家也通过种植猕猴桃脱了贫。”谈及生活的巨大变化,脱贫户何红群连连感叹,这几年,在向征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何红群患有强直脊柱炎的女儿顺利完成手术,她家还办起了家庭农场种植猕猴桃,每年收入10余万元。
除了发展产业,向征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道路、改造沟渠、新建蓄水池、庭院改造……极大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向征和悦园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2016年,悦园村69户191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该村脱贫攻坚模式被作为范本在彭山区推广,而向征个人也凭借扎实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与爱戴,先后荣获眉山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彭山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第一书记”。
无私奉献舍小家
夫妻相守扶贫“接力”
2017年5月,向征的丈夫王振宇被派往彭山区江口镇凯旋村任“第一书记”。就这样,向征家中同时有了两个“第一书记”,也开始了一家三地、相望难相守、相思难相见的岁月。
这几年,夫妻俩见证的更多是彼此奔波与劳碌的身影。向征在村里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办农民夜校,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另一边,王振宇也没闲着,积极跑项目找资金,探索种养结合方式,解决农户产业发展瓶颈……回到家中,两个“第一书记”还会开工作交流会,遇到困惑相互交流,有了经验互相分享。夫妻俩就这样在扶贫路上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着。因为表现优异,2018年,王振宇被评为彭山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今年4月,“第一书记”轮换时,王振宇接过向征手中的扶贫“接力棒”,来到悦园村任“第一书记”。虽然回到了原单位,但向征依然心系“娘家”悦园村,常常帮助丈夫熟悉、开展工作。
走进如今的悦园村,笔直整洁的水泥路,幢幢新房列两边,猕猴桃种满园,村民的荷包鼓了,有返乡意愿的青年也正在增加。对王振宇和向征来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虽然很少顾及到自己的小家,但是能帮助贫困村民顺利脱贫,过上好日子,很值!”回首付出,王振宇和向征无怨无悔。展望接下来的扶贫路,这对“扶贫夫妻档”思索着,如何进一步用好用活政策,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体,确保教育、医疗、产业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
新闻推荐
五格式湿地化粪池。□特约通讯员刘树军本报记者罗端文/图近日,记者在彭山区谢家镇石山村看到,一户村民的五格式湿地化粪池...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