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繁华闹市中的宝华寺

眉山日报 2019-11-24 00:43 大字

宝华寺。在宝华寺,还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代的门店,记录着曾经的历史。宝华寺,仍然保留着的“四川军粮”的招牌。

开栏语

眉山,古称眉州。早在七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夏属禹贡梁州,春秋属蚕丛领地,州郡建制2300多年。眉山这片美丽土地上,孕育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三苏父子,唐宋八大家占三席。

这里聚山川秀气,被誉为“坤维上腴、岷峨奥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古建筑逐渐消失,眉山城区、乡镇名字的意义开始伴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不被人所知。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推出寻找当地文化根主题的“眉山地名寻根”系列报道,搜集还原当地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用生动有趣的情节,来讲述眉山街道名字的由来,去感知眉山本地淳朴浓郁的民风民俗,以及一代代眉山人不变的坚守,优秀的传承。

宝华寺位于眉山市中心城区的大北街与小北街之间,被欣欣街和火神巷包裹其中,是目前城区中最大的农贸市场。寺庙名字为何现在是农贸市场呢?近日,记者走进背街小巷中,去采访当地老人们,去探寻其中名字的缘由。

宝华寺最早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唐朝。据传,当时唐朝大诗人王勃的一朋友叫觉明,是一名诗僧。觉明喜欢到处游历,有一年觉明云游到了眉山,见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就决心修一座庙宇,传播佛法。觉明大师夜观天象,把寺庙地址选在了城区正西街与小北街之间的一片空地上。因为当时眉州比较富裕,没过多久觉明就筹集够了修建寺庙的善款。一座气势磅礴的寺庙拔地而起,耸立在了当时的眉州城偏西一隅。觉明大师十分喜欢其好友的《滕王阁序》,其中“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塌”最贴近觉明大师见眉州时的心中所想,故此将此寺取名为“宝华寺”。

据老人们讲,寺庙中心建筑为大雄宝殿,坐北朝南,依次有天王殿、法堂、藏经楼、方丈室等。值得一提的是宝华寺虽然建在川西平原上,但远远望去那殿宇的飞檐和饰金的寺顶,高拔而壮观。寺庙三面临空,背靠繁华的正西街,地理位置非常显赫。伫立寺前,可闻岷江大潮之声。寺庙中有一口铁质大钟,高七尺许,悬在山门左角的钟楼上,每日晨昏,敲击之声在川西平原回响数十里,寺中钟声清脆悦耳,给人以清静空灵与遐想,是当时繁华地段中一处谧静清修之地。每到的初一十五等吉日,宝华寺就会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殿宇香火缭绕,楼堂经声四起,其盛况难以言状。

寺内所供的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是释尊的继任者,尊称弥勒佛。这尊铜制的弥勒佛,是香客们的必拜之处。殿字的两根门柱上,刻着脍炙人口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关于这尊弥勒佛,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有头痛病的人,去摸摸弥勒佛的头,头就不痛了:脚痛之人,去摸摸弥勒佛的脚,脚就不痛了,很是灵验。

据老人们讲,宝华寺经历过几场大火和兵灾,几起几落,最终只留下一个名声和人们尚能指认的地址。比较严重的一次是,张献忠进军四川,主力尚未到达彭山,前军已进人眉山城区。因屯军需要,强行入驻宝华寺,与地方兵勇常有摩擦。因此,在寺庙周边战事不断,对寺庙破坏极大。到民国初期,宝华寺完全失去了原有风采,在破败寺庙内,只有那尊铜铸的弥勒佛像,坐在大雄宝殿内张开那张永远合不拢的嘴,笑看眼前发生的一切。

当地史料记载,宝华寺最困难的时候,僧人只能靠香火、布施维持生活,度日维艰。当时的政府为了改观现状,在眉山成立了“四川省佛教协会眉山分会”,会址就设在宝华内,聘任主持大定法师,力图恢复宝华寺的元气,重振雄风。但不幸的是大约在民国二十年冬天,眉山城内源起小北街坝上的一家粹油作坊的火灾,波及到宝华寺、天华街、花龙邦(大北街)一带。

由于是寒冬季节,城内仅有的三十六处水井,大都枯竭,居民们竭尽全力,仍杯水车薪,只能最终含着泪花眼睁睁地看着这场大火,吞噬了这一片的街巷和几百间民房。而宝华寺中幸免遇难的只剩下门前的两棵榕树和弥勒佛。而弥勒佛最终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末期被毁。

关于宝华寺的传说,坊间有多个版本,内容都非常精彩。这些故事不管出于何处,有这样几点是共同的。其一,关于宝华寺的取名,源于王勃“物华天宝”,其临寺的天华街可以引证。其二,寺中所供铜质弥勒佛像,一直到1950年代的末期,才走完最后一程。其三,宝华寺最后毁于火灾。该地有一俗名叫“火烧坝”,可以作证。

尽管宝华寺的主体建筑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消逝,只留下了这个让人熟悉的地名,但它的故事依旧在市井间流传,期待着新时代来续写它的故事。

□本报记者 蹇玮杰 文/图

新闻推荐

车辆故障停路上 交警推车暖民心

民警帮老人推车。本报讯(杨岚廖文凯文/图)11月17日,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交警大队民警在彭祖大道伟业路口处上演了暖心一幕。...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