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跃”古今 非遗“活”起来 留住寿乡记忆 彭山传承文化薪火的生动实践
竹琴表演《李密还乡》。
核心提示
“百岁老人神州贯,忠孝文化代代传,幸福生活在今朝……”10月19日,眉山会展中心热闹非凡,在这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眉山市分会场迎来了彭山区非遗之旅主题宣传日。
竹琴表演、凤鸣板凳龙、莲箫、江口石工号子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全面展现彭山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彭山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优秀成果,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看、参与,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
□本报记者 罗端 文/图
现场
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开启彭山非遗之旅
在当天的演出中,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竹琴表演——《李密还乡》率先登场。表演者用竹琴敲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配上高亢顿挫的唱腔,唱出了李密百善孝为先的传奇故事。
随后展出的江口石工号子曲调嘹亮,古朴高亢,悠扬壮阔,展现出江口石工在历史长河中乐观奋发的精神面貌。紧接着,凤鸣板凳龙登上舞台:一条条用凳板制作而成的龙灯上下游动,不仅保留了中国舞龙的习俗文化,同时在舞动起来时兼有粗犷、细腻、奔放、严整的风格。
最后,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莲箫表演——《节节高节节甜》亮相。舞者手持莲箫,或上下或左右地敲击自己的肩、腰、背和四肢,或与其他舞者对打表演。莲箫舞节奏明快,刚柔兼备,跳出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和美好愿望……
“彭祖是哪个朝代的人?”“彭祖山垂直高差是多少米?”……表演中,现场还穿插答题有奖环节,奖品为曾代表彭山荣获“2019四川省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的彭祖卡通形象玩偶“彭祖祖”,呆萌的造型、乐活的形态让获奖的市民爱不释手。
与此同时,在场馆另一边的非遗展厅内,设摊展示的彭山糖画也吸引了大批围观者。许多市民和小朋友围成一团,现场观摩传承人技艺制作糖画过程。“好看,热闹,有意义!深刻感受到了非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市民周志伟开心地说道,希望今后有机会参与到保护非遗的活动中,为保护非遗贡献一分力量。
举措
打好“文化牌”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既承载着过去,也牵引着现在和未来。”彭山区文化馆馆长陈伟认为,让非遗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播,把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留住寿乡记忆、传承文化薪火。
彭山古称武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彭山彭祖长寿文化、忠孝文化、茶叶文化、汉崖墓文化为代表的厚重文化体系。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非遗项目,让非遗项目“活”起来,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在近十年,尤其是最近四五年中,逐渐从一个陌生的名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我们的工作重点。”陈伟说道。
截至目前,该区“非遗”项目名录有20余项。其中,列入省级保护名录3项,分别是长春号南味豆腐乳传统制作技艺、谢家竹琴、三月三彭祖山朝山会。市级非遗名录有彭祖功(导引舞武)、彭山莲箫、谢家板凳龙、彭山甜皮鸭、李密孝文化、长春号杏仁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彭祖酒传统酿造技艺、江口石工号子、黄丰草龙传统编制技艺。
打好文化这张牌,既能润人,又能兴城。
文化底蕴深厚的寿乡,正展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文化是旅游之魂,能为旅游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彭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借助区位交通优势、特色主题资源、品牌旅游形象等,力争把彭山建设成为天府旅游名县,不断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新闻推荐
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现场。本报记者雷卓鸣摄本报讯(记者罗端)昨(14)日,记者从彭山区获悉,日前,四川省正式启动“十大”文旅品...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